1939年,她给日本人洗衣服时,发现了丈夫的衣服,于是写了一张小纸条悄悄塞进去,成功让日军枪毙了她的丈夫。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一间日军被服厂里,一位中年女人正低头洗着一桶桶军衣,满手湿冷。一张不起眼的小纸条,被她悄悄塞进了一条裤子里,最终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丈夫。 在那样的动荡岁月里,很多人不得不在亲情、信仰和生存之间做出抉择。而这位女人,名叫田仲樵,她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场几乎无人知晓的抗争。 田仲樵,1907年生于黑龙江穆棱县一个农家,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田家原本日子过得还算殷实,父母都热心家国大事。父亲曾为朝鲜民族英雄安重根送行,母亲常为地下党站岗放哨。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田仲樵很早就受到了影响。她本是镇上“田家的大姑娘”,自幼能干,读过私塾,识文断字,做事利索果断。家里姐妹几人,后来大多都投身革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东北。田仲樵和许多乡亲一样,不甘受辱,很快参加了抗日救国会,成为早期的交通员。1932年,田仲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很快成了吉东特委重点培养的骨干。她利用出色的和地形熟,开辟出通往苏联的秘密交通线,掩护了许多中共高层干部安全转移。1937年,她已是宁安县委书记,是当时东北地区级别最高的女干部。 东北抗日联军那些年,田仲樵不是在山区密林,就是在城市街头做地下工作。她会装成乡下大嫂在地里拔草、放牛,也能装作讨饭的要饭花子混进日伪据点。田仲樵性格直爽,雷厉风行,在男同志中也很有威信。大家都说:“田书记说话,干脆利落,从不婆婆妈妈。” 抗战的艰苦大家都明白,但更难的是身边人的背叛和信仰的考验。田仲樵的丈夫宋一夫,是她早年在党内工作时认识的干部。两人经历过生死磨难,也曾一起并肩作战。但大风大浪过后,谁也没想到,后来竟会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 1938年冬天,田仲樵在林口一带开展地下工作时不幸被捕。日伪当局对她用尽酷刑,辣椒水、老虎凳、烧红烙铁轮番上阵,她咬紧牙关死不吐口。连续几天的刑讯下来,田仲樵身体极度虚弱。敌人见她迟迟不开口,便将她押送到牡丹江关押,白天干些零杂活,晚上继续审讯。就在这期间,她被派去日军被服厂干活,负责洗涤日军和伪军的衣物。 一天下来,洗衣间里堆着满满的军服,有的带着血迹,有的有明显补丁。田仲樵洗到一条裤子,习惯性地翻口袋,却愣住了。裤脚上熟悉的补丁样式、微微发旧的布料让她心里猛地一沉。她仔细辨认,最终确认这正是丈夫宋一夫的衣服。 宋一夫曾是吉东省委书记,一度和她并肩战斗。但在极端压力和恐惧下,他选择了妥协,成了日伪的线人。田仲樵入狱后,种种线索指向就是有人告密,田仲樵心知肚明。她曾苦苦挣扎,试图找出真相,却最终不得不接受最难面对的现实,是自己的丈夫出卖了自己和同志。 发现衣服的那一刻,她的心里五味杂陈。亲情、背叛、仇恨、责任,在脑海里反复交织。田仲樵咬咬牙,决定亲自了结这段孽缘。她趁没人注意,偷偷在一张纸上写下:“此人为我党交通员,和抗联有密切联系。”随后把纸条悄悄塞进宋一夫的裤兜里。熨衣服时,故意让日军看见纸条。日军发现异常,立刻扣下了宋一夫,反复审查,终于查实其身份,最后枪毙了他。 那一刻,田仲樵没掉一滴眼泪。她明白,在那样的时代,个人情感在民族大义和信仰面前,已显得微不足道。她从此彻底和过去断了联系,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党交代的任务上。 宋一夫死后,田仲樵并未因此获得自由。敌人依然对她心存疑虑,审讯一遍接一遍。她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始终一言不发。日军多次试图用亲情、利诱、威胁让她屈服,但田仲樵没有动摇。 在监狱的那些年里,她曾三次被捕入狱,每一次都是血与泪的考验。被灌辣椒水、用竹签钉手指甲、用烧红的铁棍烫伤,都没能让她开口。她装疯卖傻,有时故意在牢房里自言自语、疯疯癫癫。敌人见她像是疯了,渐渐放松了警惕,减少了看管。田仲樵也借机养伤,等待时机。 狱中无数次夜晚,她思索着家乡的亲人、已故的战友,还有自己未竟的事业。有时她也会想起宋一夫,两人曾一起在风雪夜行军、在密林中传递文件的日子。可一切都已经过去,再也回不去了。田仲樵咬牙坚持着:“人可以死,信仰不能丢。” 日本投降那年,田仲樵已经在监狱里度过了整整四年。被党组织营救出来时,她已经百病缠身,身体虚弱,但精神依然坚强。她很快投入到恢复家乡工作和革命队伍建设中。 晚年的田仲樵没有子女,她收养了烈士遗孤,继续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直到2005年去世,享年99岁。
1939年,她给日本人洗衣服时,发现了丈夫的衣服,于是写了一张小纸条悄悄塞进去,
语林娱娱乐
2025-05-27 17:03: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