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1岁的吴清源,被带到了段祺瑞的总理府,一盘围棋下来,他将自称“七段”的段祺瑞杀的片甲不留!段祺瑞输了之后,气得把自己关进屋子里,连早饭都没吃!然后吴清源成了段祺瑞府上的棋客,每月领取100块大洋,专门陪段祺瑞下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5年,北京正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已经年迈的段祺瑞虽然政治上风光不再,却仍住在总理府里,享受着昔日权力带来的余温。 他有一个爱好,就是下围棋,常常找一些号称高手的人陪他对弈,借此排遣晚年的寂寞。 就在这一年,一个年仅11岁的福州少年被人带到了段祺瑞的府邸,这名少年叫吴清源,身材瘦小,脸上还带着些稚气,但眼神里透着异常的专注。 他从7岁起就开始学棋,很快展现出惊人的天赋,逐渐在北京棋坛小有名气,当他站在段祺瑞面前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盘棋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这场对局从清晨一直下到近午,段祺瑞全神贯注,但随着棋子一落再落,他的优势越来越少,最终被吴清源彻底锁死局面。 段祺瑞自称七段,此前在一众门客面前也多次显摆棋艺,此番败北让他脸面无光,落败后,他神情凝重,没有说话,也没有用餐,径直回房闭门不出。 尽管输了棋,段祺瑞还是履行了承诺,吴清源从那以后成为段府的专职棋客,每月领取100块大洋的报酬,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足以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 吴清源的母亲体弱多病,兄弟姐妹又多,这笔钱对他们家来说非常重要,这段时间,吴清源有了稳定的下棋机会,也能不断磨炼自己的棋艺。 一年之后,局势发生了剧变,段祺瑞在政坛彻底失势,不得不离开北京,搬到了天津,这一变动也意味着吴清源失去了稳定的资助,他不得不重新谋生,在北京的一些公园里靠参加业余比赛换取一些奖品。 有时是花瓶,有时是砚台,再将这些物品转卖换钱,这段时期生活拮据,但吴清源依旧每天坚持钻研棋艺,不曾间断。 有一次,他被介绍去一家日侨开设的围棋俱乐部下棋,在那里,他击败了一名日本职业初段棋手。 他的表现引起了旁观者的注意,其中一位叫山崎有民的日本人,立即意识到这个少年具有非凡潜力,他写信给日本棋院的濑越宪作,极力推荐吴清源,称其为难得一见的天才。 经过日本方面一系列安排,1928年,14岁的吴清源踏上了前往东京的旅程,他的学费和生活费用由几位赞助人提供,每月的资助金额在当时相当于日本普通大学毕业生薪资的五倍。 这一支持,让他能全身心投入围棋训练,到日本后不久,他迅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实力,在段位赛中成绩优异,很快升为四段。 接下来的几年里,吴清源几乎横扫日本棋坛,他的胜率长期保持在极高的水准,引起了日本围棋界的广泛关注。 他先后对弈多位日本顶级棋手,不仅胜多负少,而且在技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擅长布局创新,善于在复杂局势中寻找突破口,很快就被称为最有潜力的新一代棋手。 从一开始在段祺瑞府邸的那场棋,到逐步走入日本棋坛中心,吴清源的成长离不开这段最初的经历,段祺瑞或许并未意识到,他当年的那一盘败局,帮助了一个天才少年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盘棋不仅让吴清源获得了生计,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起点,吴清源的一生都围绕着围棋展开,他在不同国家之间辗转,也在各方评论中备受争议。 但若回溯起点,他之所以能走上这条道路,正是因为在1925年的那一天,一个少年凭借自己的实力赢下一局棋,从此打开了不一样的人生,围棋改变了他,他也用围棋影响了后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凤凰网——段祺瑞与吴清源“棋斗” 输棋生闷气仍资助学费
1925年,11岁的吴清源,被带到了段祺瑞的总理府,一盘围棋下来,他将自称“七段
如梦菲记
2025-05-27 18:52: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