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1906年生于湖南,简直是“富二代”中的为人典范!被称为是个“十全十美”

安卉的 2025-05-27 19:29:08

廖耀湘,1906年生于湖南,简直是“富二代”中的为人典范!被称为是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他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贪财、不赌、不近女色,他是一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 敬请有缘人留个“关注”,可以发表一下您的精彩见解~ 少年廖耀湘在那个年代,是少有的能吃得饱饭的孩子,攥着省城岳云中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个每学期要走六百里山路去求学的农家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未来会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丛林虎将"。 更不会料到会以战俘身份在功德林里背《资本论》,1925年黄埔军校招生,他揣着母亲缝的蓝布包袱南下。 考场里飘着油墨香,监考官看着这个用小楷答完所有试题的年轻人直咂舌——法文卷子竟写得比英文生还流畅。 原来,廖耀湘硬是啃下了生僻的军事法语词典,最终以第三名考入法国圣西尔军校,终于有了,在塞纳河畔的军校里,他总在图书馆熄灯后打着手电筒学习。 把《小部队战术》的笔记写得密密麻麻,1937年南京城破那夜,廖耀湘攥着勃朗宁手枪在紫金山丛林里穿梭。 日军毒气弹炸开的绿雾中,他拽着个啼哭的女童滚进弹坑,军装后背被弹片划开三道血口。 逃出城时,栖霞镇的乡亲和广丰往他怀里塞了半块玉米饼,这个日后威震缅北的将军,跪下给老人磕了个响头。 三年后的昆仑关,副师长廖耀湘趴在战壕里,望远镜片上凝着白霜,当日军第5师团的坦克碾过冻土时,他抓起电话嘶吼:把反坦克炮给我推到三百米死界! 炮兵连长攥着引信直摇头:师座,这个距离会震聋弟兄们的...廖耀湘劈手夺过炮镜:当年在法国战场,德国人就是这么干的! 六发穿甲弹呼啸而出,日军中村正雄少将的座车腾起冲天火光,1942年野人山的雨季来得又急又猛。 新22师的官兵们看着师长廖耀湘的卡其布军装直犯愁——那条磨得发亮的军裤,夜里洗了晾在帐篷外,清晨准能拧出小半盆水。 美军顾问史迪威举着相机要拍这"东方奇观",廖耀湘却摆摆手:先拍战士们脚上的草鞋。 正是这条湿裤子裹着的身躯,带着部队在瘴气里杀出条血路,把日军18师团剁成了碎肉,功德林的槐花开了又落,廖耀湘握着扫帚在院里画战术图。 管理人员故意把搓麻绳的任务派给他,这个曾经指挥十万大军的将军,竟搓出了全劳改队最匀称的草绳。 当战犯们推举他当席长分菜时,他掏出怀表严格计时:每人三勺,多一勺我就从自己碗里扣。 夜里查铺的管教常看见,这个花甲老人对着《哥达纲领批判》发呆,书页上密密麻麻批着"此言与《孙子兵法》暗合"。 1959年的特赦名单下来那天,廖耀湘正在食堂擦桌子,管理员举着大喇叭喊他名字,老人手一抖,抹布掉进泔水桶。 政协来车接他时,他坚持要还了借阅的《史记》,值班员看着书页间"仁者爱人"的批注直叹气。 在文史专员办公室,他听说老战友沈醉在写悔过书,突然拍案而起:当年在缅北,我们新22师救过英军36师的命,现在倒要写这劳什子? 1968年深秋,廖耀湘攥着病危通知书直摇头:不过是老寒腿犯了,他偷偷把止痛针让给隔壁床的老工人。 当护士发现他藏在枕头下的《城镇村落战法》手稿时,这个戎马半生的将军已经永远合上了眼。 追悼会上,几个白发苍苍的政协委员对着骨灰盒鞠躬,他们记得这个总是坐在食堂角落的老人,曾在辽沈战役后说:败军之将,唯有以直报怨。 如今在台北圆山忠烈祠,廖耀湘的灵位与杜聿明、邱清泉并列,吾辈军人当以国家为重,个人荣辱皆如草芥…… 再看他的故居,仿佛还能看见那个在岳云中学啃冷馒头苦读的少年,看见昆仑关的硝烟,看见野人山的暴雨,看见功德林里永不熄灭的台灯。 主要信源:(抗日名将廖耀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15-09-18)

0 阅读:121
安卉的

安卉的

大家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