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食堂排队打饭,一个年轻干部一下打了5份饭菜。王树声上前询问,干部怒骂:“关你什么事,闪一边去!”,认出王树声后,干部的脸红了。 王树声,1905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失去双亲,生活艰难。他7岁进私塾,17岁到武昌读书,受到董必武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思想逐渐觉醒。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投身革命。同年,他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带头烧毁自家地契,分田给穷人,点燃了麻城农民运动的火种。1927年,他参与黄麻起义,率领农民自卫军与国民党作战,为鄂豫皖根据地打下基础。 1931年,王树声在红四军作战,黄安战役中俘敌5000多人,战功卓著。1933年,他升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十一军军长,在四川万源抵御国民党“六路围攻”,歼敌万余人,保住了川陕根据地。抗战时期,他在太行山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屡建奇功。解放战争中,他参与中原突围,被称为“大别山守护神”。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总军械部部长等职,1955年获大将军衔,直到1974年病逝。 1968年,中国物资匮乏,食堂按量配给粮食,节约是每个人的责任。这一年,王树声已经63岁,身为大将却从不搞特殊,照常排队打饭。某天,他在食堂看到一个年轻干部一次性打了5份饭菜,远超正常份额。他出于公心上前询问,想知道缘由。没想到,年轻干部态度傲慢,直接怒骂他多管闲事,言语中满是不屑。 周围人议论纷纷,但没人敢出声。关键时刻,年轻干部认出眼前这位不起眼的老人竟是大将王树声,顿时羞愧难当。他默默退回多余饭菜,低头离开。从此,这件事在单位传开,王树声的正直作风赢得众人敬佩,而年轻干部也收敛了嚣张气焰,老实排队,再不敢多拿。 王树声的正直并非偶然。他出身贫寒,革命年代吃过苦,深知粮食珍贵。建国后,他身居高位却从不铺张,住简陋房子18年,拒绝专车待遇。他的这种作风,来自几十年的革命历练。担任总军械部部长时,他推动军工现代化,为军队装备升级出力不少。晚年,他还赴南京军区调研,为军委决策提供支持。 1974年,王树声因病去世,徐向前元帅称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骨灰按遗愿安葬在大别山,麻城也建起纪念馆,供后人缅怀。他的事迹,至今激励着人们。
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食堂排队打饭,一个年轻干部一下打了5份饭菜。王树声上前询
混沌于浮云
2025-05-27 20:25: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