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比不上三代从商吗?这么说吧,十年寒窗只是一个从商的起点,那些从商的大佬

熹然说历史 2025-05-27 22:32:47

十年寒窗苦比不上三代从商吗?这么说吧,十年寒窗只是一个从商的起点,那些从商的大佬,尤其是把企业做大,哪个不是人中龙凤?就算是偶然发财,想要守住财富,也要不断学习。 2010年小米创立之初,雷军曾放出豪言:"我十年寒窗就是干你三代从商的"。这句话在当时的创业圈里传得沸沸扬扬,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听了都热血沸腾,觉得自己拿着本科文凭就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 时间回到现在,打开任何一个社交平台,总能看到类似的讨论。年轻人眼中的经商生活大概是这样的:早上九十点钟起床,喝杯咖啡看看报表,给下面的员工安排几句工作,然后就是高尔夫、下午茶、晚上应酬。月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生活轻松惬意,这就是他们想象中的"三代从商"。 现实却远没有这么浪漫。德国有个词叫"隐形冠军",专门指那些在细分领域做到世界前三的中小企业。德国这种企业有1000多家,日本有200多家,这些数字听起来挺唬人的。但仔细算算账就知道不对劲了:德国从1871年统一算起,到现在也就150多年。平均下来,每年能诞生这样的百年老店也就六七家。 再看看国内的情况更加残酷。现在那些被称为"老字号"的品牌,大多也就七八十年到百年左右的历史。一个省里能拿出手的老字号,能有一两百个都算多的了。而现实中,中小企业包括个体户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到5年。这意味着什么?开个小饭店能坚持60年,比考上清华北大的概率还要低得多。 想想看,一家小饭店要从建国初期一直开到现在,得经历多少风风雨雨?50年代的公私合营,60年代的困难时期,80年代的改革开放,90年代的下岗潮,2000年代的房价飞涨,2010年代的互联网冲击,再到这几年的疫情影响。每一个历史节点都可能让这家店关门大吉,但它偏偏挺过来了,还要传给下一代继续经营。 这种传承的难度,远比那些网上的段子手想象的要大。他们以为的三代经商是坐享其成,实际的三代经商是如履薄冰。好年景一年能赚上百万,不好的年景也能亏个上百万。每天起早贪黑,操不完的心,各种应酬焦头烂额,这才是真实的商人生活。 提到商人不读书,这可能是现代人最大的误解之一。翻开历史看看,那些真正做大生意的人,哪个不是满腹经纶? 明清时期的晋商可以说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山西人做生意有个传统,叫"学而优则商"。和我们熟悉的"学而优则仕"正好相反,他们认为读书好的人才适合经商。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人称"亮财主",不仅生意做得大,文学造诣也极高,写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诗。他管理票号的时候,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用词严谨,逻辑清晰,完全不输给朝廷的官方文件。 再看徽商,更是把"贾而好儒"发挥到了极致。胡雪岩虽然出身贫寒,但发迹之后立马开始大量读书。他不仅要懂账目,还要研究政治、军事、外交,因为他的生意涉及到朝廷的方方面面。左宗棠西征新疆的时候,胡雪岩负责筹措军饷,这可不是简单的买卖,需要对国际形势、汇率变化、物资调配都有深刻理解。 时间跳到现代,这种传统依然延续着。马云创办阿里巴巴之前,是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老师,英语专业八级。他后来回忆说,正是因为有了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敏锐地察觉到电子商务的商机。创业之后,他更是大量阅读管理学、心理学、哲学方面的书籍。 任正非在创办华为之前,是部队里的技术军官,有着深厚的工程技术背景。华为能在通讯设备领域做到世界领先,和任正非对技术的深度理解分不开。他经常说,企业家必须是哲学家,要思考人性、思考社会、思考未来。华为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处处体现着他对西方管理学的深度研究和本土化改造。 现在的商业环境比古代复杂太多了。一个企业家不仅要懂产品、懂市场,还要懂法律、懂金融、懂管理、懂心理学。税法年年在变,劳动法条条框框,环保要求越来越严,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 更别说那些偶然发财的人了。房地产热潮中,确实有不少人因为拆迁一夜暴富,成了包租公包租婆。但守住这份财富比挣到更难。通货膨胀、政策调控、市场波动,每一个因素都可能让财富缩水。那些真正能把财富传承下去的人,无一不是在发财之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深圳有个房地产商,90年代靠着胆子大赚了第一桶金。但他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花大价钱请来香港的管理顾问,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还自费到清华、北大上EMBA课程,和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交流学习。他常说,"钱可以让你暂时领先,但知识才能让你持续领先"。 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更是如此。开个餐厅,要懂食材采购、成本控制、员工管理、客户心理;开个工厂,要懂技术工艺、质量管控、安全生产、环保法规。哪一样不学都可能让生意黄掉。 很多人以为十年寒窗苦读就是死记硬背,其实真正的寒窗苦读训练的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专注力和耐力。这些能力在商业活动中同样重要。一个能在书桌前坐十年的人,也更可能在商场上坚持十年、二十年。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