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清军进不去,哥萨克也出不来。
雅克萨城内有沙俄哥萨克826人,火炮12门,燧发枪750杆,火绳枪100杆以及炸弹140颗,新雅克萨城更是初代新式棱堡,易守难攻;
清军方面是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的2200人以及火炮21门。
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发生在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争夺战,堪称东西方军事技术碰撞的典型案例。
沙俄军队依托新式棱堡防御体系,与清军的传统攻城战术展开激烈对抗,这场拉锯战最终演变成持久消耗的经典围城战例。
雅克萨城堡盘踞在黑龙江北岸的高岗上,三面环水的地理优势让这座军事要塞成为天然屏障。
沙俄军队在原有城防基础上,运用当时欧洲最前沿的五角棱堡设计,将城墙改造成凹凸相间的多边形结构。
每个突出部都配置了重型青铜火炮,最远能打到六百米外的目标。
这种立体防御体系形成的交叉火力网,让攻城部队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会遭遇三面夹击。
守城部队由八百多名哥萨克士兵组成,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燧发枪和传统火绳枪。
七百五十支燧发枪的密集火力,搭配城墙高处投掷的爆破弹,构成了远近结合的立体防御。
城内粮草储备足够维持半年,水源除了黑龙江活水还有自备水井,防御工事里外三层的布局显示出沙俄对远东扩张的野心。
清军统帅萨布素带着两千多人马赶到战场时,显然低估了这座新型要塞的防御能力。
清军携带的二十一门火炮里,既有笨重的红衣大炮也有轻便的野战炮。
初次交火时,清军炮兵把大炮架在河滩高处,对着城墙就是一顿猛轰。
可那些包着夯土的城墙像棉花似的,炮弹砸上去就是个浅坑,守军转眼就能用沙袋补上缺口。
强攻不成改智取,萨布素这招算是摸着石头过河。
清军开始在城外挖壕沟修土墙,像包饺子似的把雅克萨围了个严实。
他们在主要通道上建起连环寨堡,每个据点之间都能互相照应。
江面上的战船来回巡逻,连条舢板都别想靠近城墙。这套围点打援的法子,愣是把攻城战变成了困兽斗。
围城的日子里,清军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把戏。
白天不定时放几炮惊扰守军,夜里派小队佯攻制造紧张。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战术,把哥萨克们折腾得够呛。
眼瞅着粮仓日渐见底,寒冬腊月里燃料短缺,伤病号躺满营房,守城部队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沙俄那边也不是没想过救援,可欧洲老家跟土耳其人剑拔弩张,远东这头实在顾不过来。
清军趁机抛出谈判的橄榄枝,两边最终各退一步:哥萨克体面撤军,沙俄放弃雅克萨控制权。
这场持续数月的拉锯战,为后来签订《尼布楚条约》铺平了道路。
要说这场仗留下的后遗症,那真是瘸子屁股——歪门邪道。
2019年俄罗斯红星电视台制作《东方要塞》纪录片时,专门复原了雅克萨棱堡的防御体系。
莫斯科军事博物馆2021年展出的17世纪燧发枪藏品中,就有标注"雅克萨战役"的文物。
咱们这边也没闲着,黑龙江文旅局2022年推出的"历史寻踪"旅游线路,把雅克萨古城遗址列为首站。
最近这两年,萨布素的后人还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把。
他第十三代孙萨哈连2023年在短视频平台开账号,专门讲解祖上传下来的作战笔记。
哈尔滨师范大学去年办了个明清边防研讨会,萨布素的排兵布阵被做成三维动画,让年轻学生看得直竖大拇指。要说历史这面镜子,还真是越擦越亮堂。
用户17xxx13
也不至于打不进去 只不过不想硬碰硬罢了,后期可以轻易破城的时候双方就开始谈判了
用户14xxx98
俄乌战争以来,俄国在图们江出海口问题上态度更加强硬。一百多年来,俄国人焊死中国东北的态度极其坚定。说明俄国对中国仍然心怀鬼胎!
大国崛起
这种最适合病毒攻击
宇化贤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由于满清持续篡改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罪恶都被掩盖!这些还只是已确认过的真实事件,不信的请自己先查一下有没有这些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