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至90年代很火的“译制片”逐渐没落,令人一声叹息。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新一代观众的外语水平普遍提高,对原声电影的接受度和欣赏能力增强,不再觉得听外语有障碍,反而更喜欢原汁原味的原声。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电影资源更加便捷,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带有字幕的原声电影,习惯了原声呈现,觉得加了中文配音的译制片不自然。 观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对电影的欣赏不再局限于通过译制片了解外国文化,对电影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译制片难以满足这种多元化需求。 电影的音响设备和技术不断进步,配音难度陡然增加,有时甚至需要降低电影原有音效来配合配音,影响了电影的整体效果。 为了与全球同步上映,片方给译制片的制作时间大幅缩短,导致翻译硬伤频出,配音质量下降,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电影市场后,国外电影在制作时会特意翻译一部中文版,以保证在国内的票房,相比国内的译制片,原厂商制作的中文版在质量和效果上更具优势。 老一辈优秀的配音艺术家逐渐退休,新生代配音演员面临行业待遇、内部管理等问题,导致很多译制片从业者纷纷转行,影响了译制片的质量。 部分译制片存在翻译不到位、配音与口型不符、字幕错误等问题,拉低了整体水平,影响了观众对译制片的信任和认可。 译制片制作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译制片的质量差异较大,难以保证整体品质。 图片来自网络
70年代至90年代很火的“译制片”逐渐没落,令人一声叹息。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
回忆只剩悲凉
2025-05-28 05:51: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