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依旧拒绝恢复购买美国丙烷,给出的理由直接让他们破防了。 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

绿杨阴里情丝绕 2025-05-28 10:42:19

中企依旧拒绝恢复购买美国丙烷,给出的理由直接让他们破防了。 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逼迫中国就范时,中国化工企业却用实际行动打了老美的脸:宁愿每吨多花 30 美元从中东采购,也不愿再碰美国丙烷。 尽管特朗普妥协让步,但一向说一套做一套的他,始终让人无法信任,当然这只是拒绝老美的原因之一。 关税虽然降了,但中企也算了笔账,美国丙烷杂质多,买回来还得额外提纯,算上各种麻烦,反而不如中东的丙烷划算。 人家纯度高、供应稳定,价格也慢慢谈下来了,长期合作更省心。 顺着老美的关税大棒中企迅速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沙特、卡塔尔等国,那里的丙烷不仅运输时间缩短了,而且很多企业直接签了十几年的长期协议,不用担心被人卡脖子。 加拿大也跟着发力,靠着地理优势,丙烷运到中国的时间比美国还快,进口量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短时间里,美国丙烷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从一半多跌到了不到一成,中东和加拿大的货加起来占了大头,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供应结构。 中企的应对办法也很聪明,以前依赖美国丙烷的化工企业,比如东华能源、万华化学这些: 有的通过灵活的采购和金融手段控制成本,有的直接去海外和当地企业合作建厂,还有的搞起了“全球采购网”,从不同国家拿货、分散风险。 这样一来,他们对美国丙烷的依赖越来越低,反而在国际市场上有了更多话语权。 显然美国这边就不好过了,咱们买得少了,他们的丙烷价格一跌再跌,堆在码头卖不出去,连运费都跟着涨。 而中企因为有了多个供货渠道,卖家们为了抢中国市场,反而主动降价,让中国企业拿到了更划算的价格。 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让世界各国明白:靠关税搞“单边主义”,最后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现在关税暂时降了,不过90 天的休战期很快就到,届时美国必然会有新的动作,对此我们也早有准备: 一方面加快开发替代技术,比如用煤炭生产烯烃来减少对丙烷的依赖,另一方面,和更多“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用基建换能源,让供应渠道更稳定。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交易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避免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这场能源博弈背后,其实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安全上的一次突围,当美国想用关税限制中国时,反而促使中国建立了更灵活、更安全的供应网络。 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我们的化工产品、日常生活用品的原料供应更稳定,不用担心被别人卡脖子。 而从更大的层面看,这也告诉我们,在全球贸易中,只有多元化布局、主动变革,才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

0 阅读:113
绿杨阴里情丝绕

绿杨阴里情丝绕

绿杨阴里情丝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