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张幼仪在美国豪宅花园里拍下的全家福,与徐志摩不幸英年早逝相比,晚年的张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5-28 11:00:06

70年代,张幼仪在美国豪宅花园里拍下的全家福,与徐志摩不幸英年早逝相比,晚年的张幼仪生活富足,儿孙满堂,无疑成为人生赢家。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故事要从二十世纪初说起。 那年徐家老爷子徐申如看中了张家背景,两家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大家族,门当户对谈得拢。 才十三岁的小姑娘张幼仪正捧着书本上学堂,突然收到兄长来信说要嫁人。 书桌上摆着徐志摩的照片,看着照片里那个穿西装的洋气青年,小姑娘心里直打鼓。 婚事定得急,张幼仪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辍学了。 老徐家办事雷厉风行,转眼就办酒席。 十五岁的新娘子穿着大红嫁衣进门,哪知道新郎官压根不待见她。 徐志摩打从洞房花烛夜开始就摆臭脸,连喝新媳妇敬的茶都带着嫌弃。 这日子过得实在憋屈,新娘子每天伺候公婆,连丈夫影子都见不着。 徐大诗人整天在外面游山玩水,不是去北京参加诗会就是往欧洲跑。 好在结婚第二年张幼仪生了个大胖小子,这才算在徐家站稳脚跟。 公婆对这个孙儿金贵得很,张幼仪总算有了点存在感。 可好景不长,1920年徐志摩在欧洲迷上了林徽因,这消息传到国内,张幼仪的二哥坐不住了。 张家兄弟商量着把妹妹送到欧洲,指望她能把丈夫的心拉回来。 张幼仪带着几件换洗衣服就上了船。 到了英国见到丈夫,徐志摩头件事就是带她去买洋装,嫌她穿的土布衣裳丢人。 俩人在沙士顿租了房子,徐志摩天天不着家,偶尔回来吃饭也板着脸。 张幼仪发现丈夫收着好些女人来信,读信时笑得像朵花,心里跟针扎似的。 转过年头徐志摩突然发难,逼着怀孕三个月的媳妇打胎离婚。 张幼仪吓坏了,写信跟二哥求救。 最后跑到德国生下小儿子,月子还没坐完,徐志摩就追到产房递离婚书。 原来林徽因要回国,徐大诗人急着要恢复自由身去追心上人。 离了婚的张幼仪像换了个人。 在德国重新捡起书本学幼儿教育,后来小儿子夭折,她咬着牙回国闯荡。 靠着娘家兄弟帮忙,先在上海女子银行当经理,后来又接手"云裳"服装公司。 谁也没想到这个被徐家抛弃的"土老帽",做起生意来头头是道。 银行账目理得清清楚楚,服装店设计的中西合璧款式大受欢迎。 1935年给儿子徐积锴找媳妇时,张幼仪特别上心。 生怕儿子像他爹那样花心,千挑万选相中了才貌双全的张粹文。 新媳妇过门后,张幼仪亲自给她请老师教四书五经,还请洋人教英法德语。 后来小两口去美国,张粹文成了服装设计师,逢人就夸婆婆有远见。 1949年带着四个孙辈逃到香港,张幼仪遇见楼下邻居苏医生。 这个离过婚的上海男人看她带孩子辛苦,常来搭把手。 日久生情,五十多岁的张幼仪头回尝到被人疼的滋味。 儿子来信支持母亲改嫁,说"妈妈也该为自己活一回"。 跟着苏医生重游英国那些徐志摩待过的地方,张幼仪心里百味杂陈。 苏老头知道她不爱闻酒味,硬是把几十年的酒瘾戒了。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七十年代苏医生先走一步。 张幼仪又搬到美国和儿孙团聚,夜里常摸着老伴照片发呆。 要说张幼仪这辈子,前半截活得像徐家的摆设,后半截倒活出个人样来。 被徐志摩嫌弃"土老帽",结果把服装公司做得风生水起;说是"没文化的旧式妇女",愣是把银行管得井井有条。 徐大诗人追求新潮闹离婚,最后落得空难早逝;张幼仪守着传统本分,反而活到八十八岁高寿。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周刊——和徐志摩离婚后,她迎来开挂大女主人生;新京报——张幼仪回忆录:他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我,只是不敢反抗传统)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