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战没有提到鲁(山东)军? 这样说吧!山东不是没有出兵,而是抗战主战场,全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5-28 12:51:44

为什么抗战没有提到鲁(山东)军? 这样说吧!山东不是没有出兵,而是抗战主战场,全民皆兵,白天种地耕田,晚上备战抗战,在山东,每个市、县、区、甚至村里都会有烈士陵园。 山东只是不说历史,不代表他们牺牲的先烈少。他们自己解放自己省。 冰雕連,钢七连、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全是书写的山东人。你们看看山东烈士陵园的数量。山东没有负国。 山东,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土地,早在古代便以孔孟之乡著称,其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影响深远。 自古以来,山东人以刚毅、豪爽、讲究义气为人称道,素有“自古山东出好汉”的说法。 这种性格特征贯穿了山东历史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中的抗日战争中,山东人民的英勇表现,成为中国抗战史中的一座重要高峰。 尤其是清末民初,山东在政治风云变幻中逐渐成为地方军阀割据的焦点。 北洋政府时期,山东曾经有过一支不容忽视的地方武装力量——张宗昌所领导的“鲁军”。 张宗昌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乎可以与“军阀”划上等号。 张宗昌的“鲁军”虽然在军事上颇具战斗力,然而他为了自身利益,广泛征收地方资源,对百姓进行压迫和剥削,几乎把山东的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最终,随着北伐的成功,张宗昌的统治土崩瓦解,“鲁军”也逐渐解体。 尽管张宗昌并非代表着山东人民的抗战力量,其存在无疑为后来的山东抗日提供了历史背景,也让山东的地方军阀势力在抗日爆发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因素。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山东的抗战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同于其他地方,山东的抗日力量并非由传统的“地方军”所主导,而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部队逐渐构建并壮大起来。 冀鲁边军区的建立,标志着山东抗战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这一根据地的成立,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抗战,更是山东人民全面投入抗战的一次集结。 在这一过程中,山东的人民群众与八路军紧密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抵抗力量。 冀鲁边区成为八路军在山东的第一个根据地,并且成为连接华北和华中地区的战略枢纽。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冀鲁边军区不仅承担了抗击日军的军事任务,还通过政治、经济手段进一步稳固了根据地的群众基础,成功地将战争进行到了敌后。 与此同时,沂蒙山区也逐渐成为山东抗日的核心区域。 在这片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山区中,八路军通过建立根据地,不仅展开了激烈的游击战,还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战术。沂蒙山成为一个典型的抗日样本,成功地展示了共产党根据地与群众的紧密联系。 通过灵活的“翻边战术”,山东八路军多次成功地在敌军的进攻中反击,迫使日军不得不重新考虑进攻的策略。 此外,山东地区的爆破技术和战略也逐渐得到了完善。 尤其在沂蒙山区,八路军开设了专门的爆破班,训练抗日武装力量利用炸药摧毁敌人碉堡和据点。 随着这些战术逐渐成熟,山东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为中国抗战的胜利积蓄了巨大的能量。 除了正规军的战斗外,山东的民众和民兵参与抗战的广泛性也是其独特之处。 尤其是在胶东地区,山东人民通过自制石雷等地雷战术,成功给日伪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民兵们通过自己制作地雷,并将其巧妙地埋设在敌人可能经过的道路上,形成了极具威胁的“草木皆兵”局面。地雷的威力让日军在山东的行动变得格外困难,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日军对地雷的恐惧几乎成为了他们的心理阴影。 山东的民兵和地方武装不仅仅在地雷战中取得了成功,还通过巧妙的游击战术,为山东抗战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山东还孕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抗日英雄和武装力量,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铁道游击队。铁道游击队起源于鲁南的枣庄一带,这支由铁路工人、煤矿工人等组成的非正规部队,主要任务是破坏日军在山东的铁路运输线。 由于津浦铁路是日军对华北的战略运输线,铁道游击队通过破坏铁路、炸桥梁、截火车等手段,极大地打乱了日军的补给线,成为日军在山东的心腹之患。 随着抗战形势的深入,山东人民的牺牲与贡献也愈加显著。 根据统计,山东的冀鲁边区在抗战期间,团(县)级以上的干部和战士的牺牲人数达到了70多名,而普通战士和百姓的牺牲人数更是无法计数。 无论是山东的民兵,还是八路军的战士,他们在抗战中的牺牲,都在为中国抗日胜利铺设道路。 通过艰苦的抗争,山东不仅歼灭了51.3万日伪军,还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主力,为华北敌后的抗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抗战胜利后,山东依然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巨大支持,贡献了大量兵员和物资。山东成为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后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的来说,山东的抗战历程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人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中的顽强奋斗。 无论是冀鲁边区的建立,还是民兵的地雷战和铁道游击队的存在,山东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抗争精神。 抗战胜利后,山东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后备力量,成为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支持者。 这片土地的人民,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抗战史上一段光辉的篇章,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黑洞

黑洞

1
2025-05-28 16:20

育红班!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