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7年,唐玄宗在一天之内赐死了三个儿子。当了22年太子的李瑛对两位兄弟说:“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父皇有命,不从便是不忠不孝,皇兄先走一步。”说罢,接过毒酒一饮而尽。 公元737年,唐朝开元二十五年,长安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唐玄宗李隆基一天之内赐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一个当爹的,怎么下得去手? 唐玄宗李隆基,算是唐朝数一数二的皇帝。他早年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文化都达到巅峰,史称“开元盛世”。那时候的大唐,国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连外国使臣都跑来朝拜。可到了晚年,他开始懈怠了,宠信武惠妃,后来又迷上杨贵妃,把朝政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不靠谱的人。737年的这场悲剧,就是他晚年昏招的开端。 李瑛是玄宗的次子,母亲赵丽妃是个出身低微的歌女。他715年被立为太子,整整当了22年接班人。这22年,他没啥大错,熟读经史,参与朝政,算得上合格的储君。可惜,他的命不好,摊上了武惠妃这个狠角色。737年,他被废为庶人,罪名是“谋反”。临死前,他对两个弟弟说了那句让人心酸的话:“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父皇有命,不从便是不忠不孝,皇兄先走一步。”然后端起毒酒一饮而尽,结束了自己三十多岁的生命。 要说这事的主谋,非武惠妃莫属。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长得漂亮,又会来事,深得玄宗宠爱。她生了好几个孩子,虽然早年夭折了几个,但还有个儿子李瑁活得好好的。她一心想让李瑁当太子,可李瑛挡道了。怎么办?她就跟女婿杨洄和宰相李林甫合计,编了个“谋反”的罪名栽给李瑛兄弟仨。武惠妃这人,心机深得很,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但她也没好下场,后来被噩梦缠身,第二年就死了。 李林甫这家伙,外号“口蜜腹剑”,嘴上甜得像抹了蜜,心里却藏着刀。他当宰相,本该为国为民,可他偏偏跟武惠妃穿一条裤子。737年,他帮着武惠妃把“谋反”的事坐实,劝玄宗赶紧下令处死三子。这人一肚子坏水,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不惜把三个无辜的皇子推向死路。历史上,他这种角色从不少见,但害人害己的下场也挺常见。 737年春天,宫里突然传出风声,说有盗贼闯进来。李瑛听到消息,带着两个弟弟赶紧进宫“平乱”。结果到了宫门才发现,哪有什么盗贼?全是武惠妃设的局。禁卫军把他们围住,直接扣上“谋反”的帽子。武惠妃火速向玄宗告状,说三子穿铠甲带武器进宫,分明是要造反。玄宗一听就炸了,找李林甫商量。李林甫当然顺着武惠妃的意思,把事情说得更严重。玄宗一怒之下,下令赐死三个儿子。三人被押到一间密室,喝下毒酒,就这么没了。 三子死后,宫里宫外炸开了锅。有人信了谋反的说法,有人怀疑是武惠妃搞鬼。玄宗事后好像也觉得不对劲,下令查了查,可没公布结果。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皇帝的威信也打了折扣。武惠妃得意没多久,第二年就病死了,据说死前老做噩梦,梦见三子来找她。玄宗呢?从这事以后更消沉了,沉迷享乐,把朝政扔给李林甫他们,最后酿成安史之乱,自己也落得个逃跑的下场。 平反与反思:历史的警钟 后来,唐肃宗继位,查清了真相,给李瑛他们平了反,恢复了名号。这事成了唐朝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也让后人看清了宫廷斗争的血腥。玄宗本是个有本事的皇帝,却因为晚年的糊涂,亲手毁了三个儿子。武惠妃和李林甫的阴谋得逞一时,可也没逃过报应。 这事不光是玄宗一家的悲剧,也是封建制度的缩影。那时候,皇帝一句话就是生死令,李瑛再忠诚也没用,照样得死。这种绝对的权力,看着威风,其实也让皇帝活得提心吊胆,老怀疑身边人要反。结果呢?信任没了,亲情没了,国家也乱了。李瑛那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听着多无奈,多让人堵心。
公元737年,唐玄宗在一天之内赐死了三个儿子。当了22年太子的李瑛对两位兄弟说: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5-28 13:16:37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