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近的盟友加入国际调解院,俄罗斯心里不好受! 即将在香港成立的国际调解院,创始成员国名单里却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俄罗斯。 我们发现,从官方公布的创始成员国分布图来看,这些国家横跨亚洲、非洲和欧洲,既有中国的“铁杆”伙伴巴基斯坦,也有长期保持中立的印尼,甚至包括塞尔维亚、苏丹等发展中国家。 但作为中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俄罗斯,却意外落选。这一结果让外界感到诧异! 这到底是为啥呢?那就不得不提俄罗斯的老毛病了! 国际调解院的核心规矩是“和事佬不站队”,但俄罗斯在外交场上有个习惯爱搞捆绑。 比如中俄合作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俄方非要让管道绕道蒙古,还拿“卖给日韩”威胁中国抬价。 更尴尬的是,俄罗斯在多边场合总想两头捞好处。比如印度在上合组织里用“文件中文太多”这种借口卡中国提案,俄方既不挺中国,也不劝印度,就搁那儿和稀泥。 调解院成立时,俄罗斯正和乌克兰打得难解难分。一个正在打仗的国家跑去当“和事佬”,这实在是不太合适。 更何况,俄罗斯这些年对国际法院的态度很拧巴,有关他们的裁决,俄罗斯就一个态度,掀桌子不认账。 以前我国搞国际组织总爱拉上俄罗斯,可没少吃闷亏。上合组织本来是中俄和中亚国家的“小圈子”,印度一进来就天天和巴基斯坦掐架,搅合的没完没了。 这次调解院不带俄罗斯,其实也是防着它再把印度、伊朗这些“墙头草”拉进来添乱。 俄罗斯不高兴很正常,因为国际调解院的规则设计,直接戳中了俄罗斯的痛点。该机构要求成员国签署《议事行为备忘录》,承诺接受调解结果的权威性且不得重复上诉。 但是俄罗斯对待国际司法机构的态度早有前科,2023年海牙国际法院发布对俄乌冲突的裁决时,俄方直接不认账。 虽然海牙立场不明亲美,但是俄罗斯对待国际法院的一贯态度,也让我们感到有所顾虑。 最让俄罗斯破防的,是“自家兄弟”白俄罗斯的站队。作为俄乌冲突中力挺普京的盟友,白俄罗斯这次却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调解院。 尽管如此,这次国际调解院不是没给俄罗斯留机会。根据章程,任何国家只要满足“法律履约信用、第三方中立表现”等条件均可申请加入。 后期,如果俄罗斯能够改变其行为模式,展现其诚意,那么国际调解院肯定是欢迎加入的。 国际调解院的成立,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对西方霸权的集体反击。当海牙国际法院90%的案件针对非洲国家,却对美军轰炸叙利亚视而不见时,我国提出的和平公正理念自然赢得人心。 这次顺便给全球一个警示,谁想搞强权,那就不能上桌。俄罗斯这次缺席,恰恰说明这一点!
参考资料:外交部介绍中方推动建立国际调解院有关情况—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