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险恶!南京一男子借给好友30万现金,两人签下借条为证,到了还款日期,好友却各种推脱不还款,就这样一拖拖了4年,4年后好友妻子称称准备还钱,但要先看看借条,没想到她趁机将借条撕碎扔进河里!男子无奈起诉,法院判决亮了! 大家都知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也知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句话,这些话放到今天反而成为欠债者屡屡不还钱的推辞; 想必有催债经历的人都深知一种“借钱时你是大爷,还钱时他是大爷”的痛苦。 这不,南京一名热心肠的张先生就遇上这样一位欠钱不还的“大爷”,这位老兄还是张先生多年的好友; 没想到在社会行走多年的张先生竟被好友夫妻摆了一道,还闹到了法庭上! 张先生的好友究竟做了什么竟闹到了法庭上呢? 原来是这好友借钱的时候打感情牌,还钱的时候摆鸿门宴,这一番操作下来玩得让人直呼离谱啊! 借钱容易,还钱难 2017年至2019年这两年期间,张先生的好友朱先生因生意资金周转困难跑到张先生面前哭穷,求支援; 张先生看着好友满面愁容,觉得两人到底还是多年好友,自己手里有点闲钱; 谁能没遇着点难事呢,便从银行先行取出20万元现金交给好友应急,并在在随后的时间里,多次提供现金支持共计30万元整。 面对这么多金钱的支出,还好张先生保持理智要求朱先生写一张欠条; 朱先生面对好友的慷慨解囊也不含糊,立马归归整整弄了一张明明白白的欠条; 上面从借款金额、日期、还款约定到两人亲笔签名等内容都写得清清楚楚的。 张先生看着手中的欠条感到一丝安心,仿佛有了保障一般。却没想到好友接下来的一举一动让张先生感觉上了大当! 因为还款日期一到,朱先生就各种推脱搪塞总而言之就是还不上钱,让再等等。 张先生是一个体面人,可能是不忍心让好友难堪,拿回自己的钱还要忍气吞声,一而再再而三地委婉索债。 朱先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心安理得地欠债不还,这一拖又拖到2023年。 还钱“鸿门宴” 2023年4月份,好友妻子的一个电话让这件事迎来了转机; 正当张先生还在为怎么要钱而苦恼时,好友妻子竟破天荒头一次主动联系张先生; 电话里对张先生感恩戴德表示无以为报只能马上还钱,并约好在秦淮河边见面。 张先生听了很高兴,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拿回欠款结束这种催债的生活了。 对好友夫妇毫不设防的他拿着陈旧的欠条欣然赴约,却不曾想自己正一步一步踏入这对夫妻的圈套。 张先生来到约定地点,朱先生的妻子却接过他手中的欠条立马撕成碎屑扔进了秦淮河里。 这对夫妇暴露了自己丑陋的嘴脸,恩将仇报甚至还挑衅张先生,没了欠条就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们借过钱。 因为这30万都是以现金形式交给好友,手机里并无任何转账记录。 张先生看着这对夫妻的所作所为,满脸愕然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昔日好友竟然做出了这样“老赖”的举动,一气之下将好友告上了法庭。 张先生也不是傻子,偷偷留下了整个撕碎借条的视频证据,在多年的催债过程中也证实了确有其事; 粉碎了好友夫妻认为毫无证据不能审判的天真想法,最终法院判决好友归还30万欠款并立即执行。 我想说的是,就算这对好友夫妇如此对待张先生; 张先生在诉求中也只是想要拿回30万本金,没有索求利息的想法,30万放银行里5年利息怎么着也得有一笔不小的数额吧。 这样的一个好人,朱某夫妇却凭一己之力作没了,只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丑人想要作怪只能害了自己。 借钱看人心,诚信由法护 这场闹剧撕开的不仅是个人诚信的疮疤,更暴露出熟人社会借贷关系的深层困境。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超两百万件民间借贷纠纷中,三成原告因证据不足败诉,而73%的债权人碍于情面未签订规范协议。 当张先生捧着现金走向好友时,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的道德约束与现代社会“空口无凭”的法律理性发生了激烈碰撞。 在秦淮河的粼粼波光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破碎的纸屑,更是转型社会中人际信任的脆弱; 那些建立在酒桌称兄、牌桌道弟基础上的债务关系,一旦遭遇利益冲击,往往瞬间土崩瓦解。 张先生用自己亲身得到的教训教会我们需要在珍视人际温度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理性为信任筑牢堤坝。 毕竟,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一纸借条而脆弱不堪,恰如司法判决书所言:“撕碎的是纸张,碾不灭的是写在人性深处的诚信基因。” 这场跟诚信有关的拉锯战里,最后还是法律站出来撑腰,帮大家看清了人情背后到底值不值得信; 也讲明白了——借钱不是儿戏,说了就得算数。 -The End - 作者-江河
人心险恶!南京一男子借给好友30万现金,两人签下借条为证,到了还款日期,好友却各
逗比小可爱
2025-05-28 14:21:00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