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公吸毒!"2006年,卧底期间染上毒瘾的宋名扬提前退休,公安部门虽为他开

齿猛看社会 2025-05-28 14:37:27

“我是因公吸毒!"2006年,卧底期间染上毒瘾的宋名扬提前退休,公安部门虽为他开具证明,可他仍未能摆脱磨难,先后两次被毒贩坑害入狱。   1996 年,北京朝阳区劲松的一所豪华别墅内,宋名扬身着昂贵西装,表面镇定自若,内心却似翻江倒海。   他,一个肩负特殊使命的刑警,此刻正孤身深入虎穴,面对眼前的毒贩 “黑子”和桌上的海洛因,陷入了人生最艰难的抉择。   “哟,宋老弟,来一口?”黑子带着痞气又满含试探性地说道,周围的小弟们也不怀好意地看向宋名扬。   宋名扬很清楚,这是一场关乎生死与任务成败的考验。若拒绝,他将前功尽弃,甚至性命不保;若接受,一旦染上毒瘾,他的人生或许将就此改写。   宋名扬的心猛地一沉,抽出匕首,在自己小腿上划下一个深深的十字,鲜血瞬间涌出,借此剧痛稳住心神,将桌子上的白色粉末吸入体内。   这自残般的举动,既是向毒贩们展示自己的 “狠劲”,更是用疼痛提醒自己,不能迷失,不能沉沦,他是警察,他有使命在身。   1983年,那时的宋名扬怀揣着对警察职业的无限憧憬,毅然辞去首钢工作,投身警队。   在刑警队的7年里,他屡立战功。尤其是1986年那起混混入室抢劫侵犯案,受害小女孩的遭遇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为了破案,他骑着自行车在案发现场附近足足蹲守了40多天,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荣获个人三等功。   那时的他,是警队的骄傲,是正义的化身。   然而到了1996年,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那一年,宋名扬接到卧底毒窝的特殊任务。线人提供的线索指向朝阳区劲松的“黑子”,此人可能与重大案件嫌疑人白宝山有联系。   宋名扬没有丝毫犹豫,乔装成“宋大款”,深入毒窝。毒贩们警惕性极高,对他充满怀疑。   为了获取信任,他不得不参与一些违法活动。当黑子拿出毒品让他吸食时,他面临着生死考验。   在毒贩的威胁下,他强忍着痛苦吸下了毒品。从此,他染上了毒瘾,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极大的伤害。   染上毒瘾后,宋名扬的生活天翻地覆。他身体虚弱,工作也受到影响。为了戒毒,他利用周末时间悄悄去戒毒医院治疗,前后去了140多趟,但因卧底工作的特殊性,戒毒效果不佳。   1999年,领导批了一个多月的假,他满心期待能戒掉毒瘾,可出院后还是没能抵挡毒品的诱惑,偷偷复吸了。   随着毒瘾加深,他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也支离破碎。   妻子患上幻想型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院;儿子对他心生怨恨,父子关系降至冰点。   2010年,线人以毒瘾发作为由,求宋名扬帮忙弄点毒品。宋名扬犹豫再三后答应了,结果被警方当场抓获。   原来这是线人设下的圈套,为了戴罪立功故意引他上钩。   后来,公安局出具了“因公染毒证明”,法院酌情从轻判处他有期徒刑6个月。   入狱后,他痛苦万分,觉得自己不仅毁掉了人生,还玷污了警察的荣誉。曾经的警服和军功章被他藏了起来,他甚至想过一死了之,但念及父母妻儿,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   2011年,出狱后的宋名扬生活并未好转,退休金和医保停发,生活陷入绝境。   更绝的是,没过多久,又有人以毒瘾发作急需毒品为由诱骗他,结果他再次上当,又被警方抓获,被判刑1年,并处罚金2000元。   面对这样的结果,他欲哭无泪,他怎么也没想到会一次次被毒贩坑害。他真希望自己牺牲在工作岗位上,那样留给家人的就不会是屈辱而是光荣。   笔者想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禁毒工作本就充满了危险,就像缉毒警察,作为“刀尖上舞蹈”的警种,死亡率是普通警察的4-5倍,堪称 “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更残酷的是,因为身份敏感,多数缉毒警察牺牲后仅以 “因公殉职” 低调安葬,墓碑上甚至不能刻全名,家人需终身保守秘密。   然而,正是他们的付出,才为我们筑起了固若金汤的“禁毒长城”。   宋名扬是个铁骨铮铮的警察,他不应该是被指指点点的对象,他无愧于祖国,更无愧于人民。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