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女子家门口被害后续来了!被害女子原来早就被盯上,不排除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杀害;凶手想凭借一张精神病鉴定书逃避法律责任! 2024年6月9日,成都27岁女孩小雅在家门口遇刺身亡的消息,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那天下午,母亲王女士出门倒垃圾时,曾两次碰到一名站在301门口的陌生女子梁某,当时王女士以为她是邻居客人,没多想,没想到,这竟是悲剧的开端。 王女士下楼后,女儿小雅发来微信,说有人敲门还吐痰,王女士赶紧联系物业,保安赶到后,梁某不仅不离开,还呛声“敲门犯法吗”。 小雅见有保安在场,开门警告对方要报警,却突然被梁某掏出刀具捅刺,尽管小雅拼命反抗,最终还是倒在血泊中。 当王女士赶到家时,女儿已盖上白布,全身刀伤触目惊心。 更让家属难以接受的是,凶手梁某家属拿出了精神分裂症的鉴定书,称其可能不负刑事责任。 但王女士一家质疑:梁某半年前就曾到她家敲门,看到小雅在卧室时阴森地说“原来家里还有人”,明显是踩点。 案发时,梁某不攻击在场的王女士,专挑单独在家的小雅下手,行为有明确目标性;平时还多次持刀骚扰邻居,被民警警告后仍不悔改,这些都不像发病时的状态。 王女士说,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乖乖女,自己辛苦培养她上大学、出国,没想到竟在家门口遭此横祸。 现在她们唯一的诉求,就是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精神病鉴定能随便免罪,那受害者的公道在哪?” 案件原定开庭却临时改期,目前已重新申请精神病鉴定,这个消息令人难以接受。 按照法律来说,精神病人发病时犯罪可不担责,但必须经法定程序鉴定。间歇性病人清醒时犯罪,一样要担责。 但现实中,鉴定结果有时会引发争议——比如本案中,梁某的行为是否真的属于“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她的预谋性、目标性作案特征,是否说明当时精神正常? 这也让大家开始讨论:精神病鉴定会不会被滥用?有没有可能存在“人情鉴定”或“金钱鉴定”? 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情受害者家庭,也理解法律要兼顾情理,但法律的核心是公平:既要避免精神病人被过度追责,也要防止有人借“精神病”逃脱惩罚。 现在案件还在等待新的鉴定结果和审理,希望法律能给出一个让人心服口服的判决——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让受害者家属得到慰藉。 让社会明白: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肆意剥夺他人生命的借口,法律的天平,必须对得起“正义”二字。 就像网友说的:“如果凶手真的病了,为什么偏偏挑软柿子捏?如果没病,就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27岁女子家门口被害后续来了!被害女子原来早就被盯上,不排除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杀害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5-28 15:20:51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