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8年,司马相如飞黄腾达之后,就想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为妾,便给妻子卓文君写了封13个字的书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不料,卓文君回信后,司马相如就再也不敢提纳妾的事! 临邛县卓家祖上靠冶铁起家,到卓王孙这代已经攒下万贯家财。 卓家有个闺女叫卓文君,生得眉目如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十六岁那年,父亲做主把她许给成都城里的官宦人家,谁料新郎身子骨弱,过门才一年就撒手人寰。 十七岁的小寡妇抱着陪嫁的绿绮琴回到娘家,整日坐在绣楼上抚琴读书。 这天卓府张灯结彩,说是要宴请新近游历到本地的才子。 有个叫司马相如的年轻人,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抱着张桐木琴走进来。 这人虽然穷得叮当响,可肚子里真有墨水。前些日子他写了篇《子虚赋》,在文人圈里传得沸沸扬扬。卓王孙听说这号人物,特意下了请帖。 酒过三巡,轮到司马相如献艺。他手指在琴弦上轻轻一拨,眼睛却直往屏风后头瞟。 卓家小姐正躲在湘妃竹帘后偷看,四目相对时,琴声突然变得缠绵悱恵。 司马相如弹的是自创的《凤求凰》,曲调里藏着"一日不见,思之如狂"的情意。 卓文君听得耳热心跳,手里攥着的丝帕都揉成了团。 第二天夜里,卓府后花园的角门吱呀一声开了。卓文君背着包袱,跟着司马相如摸黑出了城。 等卓王孙发现时,两人早跑出三十里地。老爷子气得摔碎茶碗,当着全府上下宣布:"我就当没生过这个女儿!" 小两口跑到成都城外的邛崃山下,住进间茅草屋。 卓文君带来的首饰典当完了,司马相如还是整天喝酒作诗。 眼看米缸见了底,卓文君咬着牙把最后支金簪子换成铜钱,在临邛城东市口支起酒摊。 昔日的大小姐系着粗布围裙,站在酒幌子底下招呼客人,司马相如倒成了跑堂的伙计。 这事儿传到卓王孙耳朵里,老爷子脸上挂不住了。到底是亲生骨肉,他托管家送去百名仆役、百万铜钱。 有了这笔钱,司马相如在老家置办田产,过起富贵日子。 说来也怪,自从搬进新宅,他的官运突然亨通起来。 汉武帝读了他的《子虚赋》,连夜派人八百里加急召他进京。 长安城里灯红酒绿,司马相如的官越做越大,心也越来越野。 有天他给妻子写了封怪信,白纸上整整齐齐列着十三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卓文君捧着信纸看了半宿,眼泪把墨迹都洇花了,这十三个数里独独缺个"亿"字,可不就是"无忆"的意思? 卓文君研墨铺纸,提笔写下《怨郎诗》。从一写到万,又从万数回一:"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写完觉得不够,又添上那首传世的《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最后还在信尾补了句:"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信使快马加鞭送到长安,司马相如读着读着,眼前浮现出当年临邛城里的酒摊子。 那个站在寒风中卖酒的姑娘,如今眼角也该添皱纹了。 他长叹一声,把新纳的小妾打发走了。 后来有人看见,告老还乡的司马相如常常扶着卓文君在锦江边散步,两个白头人走得颤巍巍的,倒应了"白首不相离"的誓。 信息来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西京杂记》 宋代郭茂倩撰《乐府诗集》
2020年,秦始皇陵陵西一号墓出土了“金骆驼”,难道秦朝的时候,咱们就已经开启了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