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革命一生,但让他失望的是,连他身边的人也渐渐忘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讲究起了享受。
比如从一双筷子上,就能体现出来。
1956年5月,毛主席乘坐专列去南方视察,贴身卫士封耀松负责给毛主席收拾行李,但因为走得太匆忙,忘了带上毛主席平时用的筷子。
直到吃饭的时候,封耀松才想起来,就赶紧去找列车上的服务员,想跟他们要一双筷子。
列车上当然是有筷子的,但是,当服务员拿来筷子后,封耀松却傻了眼。
为什么呢?因为这双筷子是用象牙做的,毛主席是肯定不会用的,封耀松就让服务员换一双普通的竹筷子。
但是,服务员说,车上没有竹筷子,只有这种象牙筷子。封耀松没办法,只好拿着这双象牙筷子去送给毛主席。
结果,毛主席一看到这双象牙筷子,就脸色一沉,说:“这么好的筷子,我可用不起,快去换一双来!”
封耀松知道毛主席的脾气,如果不换一双竹筷子,他是不会吃这顿饭的,就只好又去厨房里找。
大家一起帮着找了好一阵,才终于找到一双早已废弃的竹筷子,已经发黑了,两根筷子还不一样长。
封耀松心想,好歹也算是竹筷子,就赶紧洗了洗,给毛主席送了过去。
这次,毛主席没有再生气,就用这双废弃的抓筷子吃完了那顿饭。
这个故事,当然首先是体现了毛主席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但是仔细一想,也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就是列车上为什么没有竹筷子,都是象牙筷子呢?
按理说,列车上都是工作人员,又没有重要的客人,完全可以用普通的竹筷子,但是,大家却都在用名贵的象牙筷子,还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尼克松访华时,曾经称赞说毛主席的著作改变了世界,毛主席说:“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
这句话虽然是毛主席谦虚的说法,但也多少反映了他的无奈,让大多数人都坚持革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
正如毛主席晚年写的最后一首词: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参考资料:《平民毛泽东》
用户11xxx80
伟人虽已走远,其精气神永驻
用户13xxx23
伟人只有一个,普通人千千万!
-
伟人永远是正确的,批判他不正确的只是因为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时间越久越能证明伟人正确的前瞻性
观海
伟人太大公无私!!!
6730965
毛主席万岁
用户34xxx22
他只想着国强民富!
上善若水
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继承先辈艰苦朴素的精神
用户10xxx70
人民万岁
项良荣
毛主席伟大
寿卿山人
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渊博、洞察秋毫、把握真理、精准治理、慈祥为民、虚怀若峪、精英围绕、百姓崇拜、精神财富、流芳千秋、丰功伟绩、歌颂万代!
用户10xxx98
把人民组织起来,兵民是胜利之夲
邓旺斌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