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东局势又紧张起来了。 6 月 17 日伊拉克的反美武装 “伊斯兰抵抗组织” 放出狠话,如果美国敢直接介入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他们就要袭击美国在中东的 36 个军事基地。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个组织之前就有过多次实战记录, 2025 年 1 月用 20 枚火箭弹袭击了阿萨德空军基地,1 月底又用无人机突袭约旦边境基地,造成 3 名美军死亡、40 多人受伤。从 2023 年 10 月到现在,他们已经发动了超过 170 次袭击,手段越来越熟练。 事情的起因是以色列和伊朗的对抗升级,6 月 13 日,以色列发动了军事行动,出动战机和无人机对伊朗的核设施、地下导弹基地、雷达站等核心目标进行了精准打击,炸死了 20 多名伊朗高级将领。 伊朗当天晚上就发射了 400 多枚导弹反击,双方进入了 “导弹互攻” 阶段。德黑兰连续几天遭到以色列的空袭,伊朗的核设施和军事基地损失惨重。 这场冲突的根源还是核问题,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已经突破了临界点,离制造核武器只有一步之遥。以色列一直追求 “绝对安全”,担心伊朗拥核后会威胁自己的生存,所以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而伊朗则指责以色列的袭击是 “侵略行为”,誓言要报复到底。 美国虽然表面上宣称 “不参战”,但实际上一直在背后支持以色列,一方面,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情报支持,帮助其锁定伊朗的军事目标,另一方面,美国还部署了 “尼米兹” 号和 “福特” 号航母打击群到中东地区,随时准备应对局势升级。 特朗普政府的立场有些模糊,既想通过军事手段威慑伊朗,又试图通过谈判迫使伊朗让步。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让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感到困惑,也让国内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特朗普的民众支持率已经跌到了 32% 的新低,洛杉矶等地还爆发了骚乱,导致 12 个州不得不部署国民警卫队维持秩序。 伊拉克的 “伊斯兰抵抗组织” 虽然装备不如美军,但战术却很灵活。他们主要使用无人机和火箭弹组合,成本低但效果显著。2025 年的袭击成本还不到美军防御系统的十分之一,但造成的破坏却不小。更厉害的是,他们通过渗透美军基地周边,精准定位了指挥中心和弹药库,让美军防不胜防。 这个组织的目的一是转移加沙地带的焦点,通过袭击美军迫使美国施压以色列停火,二是构建 “抵抗之弧”,与也门的胡塞武装、黎巴嫩的真主党形成联动,扩大反以阵营。这种联动效应让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面临更大的威胁。 美国现在在中东面临着多重困境,军事上伊朗的导弹已经覆盖了美军在中东的所有基地,霍尔木兹海峡一旦被封锁,全球能源供应将受到严重威胁。如果美国全面介入冲突,很可能陷入与伊朗的全面战争,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但如果不介入,又无法保护在中东的利益和盟友。 联合国大会上,149 个国家支持停火决议,但美以两国投了反对票,这让美国的国际形象受损。欧洲国家主张独立调解,而中俄则推动政治解决,美国的盟友分歧越来越大。 战争支出已经占美国 GDP 的 4.8%,加沙冲突到现在已经消耗了 200 亿美元。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官方媒体发布的美军亚太基地卫星详图,精准定位了 36 个军事设施,这让美国在亚太的战略部署也受到了影响,不得不分心应对。 红海危机持续升级,胡塞武装不断袭击商船,美英的空袭也没能遏制住。黎以边境,真主党发动了 “最大规模袭击”,以军的空袭导致大量平民伤亡。伊斯兰世界也开始联动,巴基斯坦警告如果遭到袭击将进行核反击,土耳其和埃及则施压美国尽快推动停火。 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积极的劝和促谈角色。官方媒体发布的卫星详图不仅展示了情报掌控能力,也暗示了美军基地的防御漏洞,传递了 “劝和促谈” 的立场。 中国中东特使启动了穿梭外交,提出了四点和平主张,呼吁停火止战、人道优先。俄罗斯也提出了调解提议,特朗普表示持开放态度,但欧洲国家却表示反对,认为俄罗斯缺乏调解的威信。 联合国方面,安理会紧急会议讨论了核设施泄漏的风险,世粮署也发出警告,加沙北部已经濒临饥荒,超过 57 万民众面临 “灾难性饥饿”。但人道援助物资却因为以色列的封锁无法进入,情况十分危急。 接下来的 72 小时是关键窗口。美军 F-35 联队已经进行了战备检查,“福特” 号航母也调整了航向。伊朗的导弹艇在霍尔木兹海峡集结,核设施泄漏的风险不断升级。 停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哈马斯已经接受了分阶段停火方案,但要求国际监督;以色列则坚持军事目标优先,谈判陷入僵局。
最近中东局势又紧张起来了。 6月17日伊拉克的反美武装“伊斯兰抵抗组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6-19 14:27:11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