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车企们也开始卷了吗?
在广州、深圳、成都等地搬砖时,会看到公务用的汉i、宋 Plus 甚至海鸥执勤车。
最近太平洋汽车发布的《2023-2025 年政府采购新能源公务车榜单》也用数据证实了这种街头体感:
·2023 年比亚迪占政府新能源采购29.76 %
·2024 年占26.09 %
·2025 年1-5 月占28.21 %
三年平均 28.02 %——也就是“每 4 辆新能源公务车里就有 1 辆比亚迪”
有点,在公务车领域彰显新能源标杆地位的意思了。
成为公务严选,还是有点要求的。
公务用车既是政府门面,代表了城市形象,同时产品实力也要过硬,在应急抢险、长途巡查等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能够这么大规模的采购,是一定程度上的认可。
面子上里子上的。
每一个时代,主流的公务车,都会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政府采购被业内称作“汽车高考”。既通过了极端路况、信息安全、耐久性等严苛测试
,也意味着售后网点、备件供应能力过关。对犹豫的家庭用户来说,这是比任何广告都硬的“质量红榜”。
再进而
公务车订单稳定、周期长,能让比亚迪的刀片电池、e-Platform 3.0 进一步摊薄成本,反哺到民用车型定价和 OTA 迭代速度上。
当然
榜单上广汽、上汽的份额仍在 15-19 % 区间,并非“清场局” 。
随着吉利、长安等推新混动/固态方案,政府下一轮竞标门槛还会抬高,消费者也会受益于技术卷。
汽场全开b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