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曾扬言,把图纸给中国,中国也造不出发动机。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却让人感受到日媒傲骄全无,感叹日企已经开始学习中国企业。
一是《日经亚洲》参观了小米汽车工厂,它发现机器人在冲压、压铸、车身制造、喷涂、电池组装和整车装配六大工艺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像生产手机一样,每76秒就有一辆车下线,日产量约为1000辆。而对比日本,标准班产下8小时内可生产约10辆汽车,高效场景也需要30分钟才能下线一辆车,效率明显更低。
二是《日本网》近日指出,在AI领域,“中国速度”令日本望尘莫及。日媒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中国企业已经将AI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银行、监控等场景。对比日本,现在AI发现比较缓慢,不过很多日本企业已经二次开发中国开源的AI技术。它还将日本AI发展比作乌龟,认为早晚将追上中国这只“兔子”。
作为国人,看到这两个新闻其实挺欣慰的。中国发展技术不是要超过谁,只是不愿意在关键时刻被卡脖子。这一点不限于汽车和AI,在半导体、家电、数码等方面都是这样,我们研究出来的技术,也是很乐意分享给别人的。例如现在很多日本家电企业,已经和中国企业合作生产,日本本土商店70%家电已是中国制造。
技术的进步也改变着国人的消费心态,曾经赴日买家电,现在已更青睐国货。以旧换新就是例子,2025年前5月,以旧换新金额达1.1万亿,很多人正是将早些年买的日系家电换成了国产。3C领域亦是如此,仅唯品会上,以旧换新把华为、小米、荣耀等降到八折以下,销量增长迅速,华为笔记本一段时间内增长不少,年轻人消费占比提升。在以旧换新中,国产和进口品牌都能享受补贴额,但越来越多人正用脚投票。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用来描述中日技术的变化再恰当不过。还有一些日媒更指出,现在中日人才也已经开始改变流向,以前是中国人才去日本学习技术,现在是日本专家人才来中国搞研究。从科研环境来看,这在意料之中!
无心
咱中国的企业是要彻底淘汰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