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学的那门课还在招聘需求里吗?】一个现实的问题 “四年后,学的那门课还在

乐成看汽车啊 2025-07-03 08:15:30

【四年后,学的那门课还在招聘需求里吗?】

一个现实的问题

 “四年后,学的那门课还在招聘需求里吗?”

现在,可能无论学什么,都不能完全 match 上四年后的热点。

因为,现在都车,变化太快了。

虽然大概的,未来的汽车可能的样子

“机械骨架 + 电子神经 + 算法大脑”,以及带了智能助手的家装级的座舱

得,是个“多面手”。

但这个多面手具体到专业选择上,也是无法下手的。

现在的时间切片。

车企:一边裁传统岗位,一边高薪挖 软件、芯片、算法 人才。

教育部:推动“新工科”。

高校:陆续开出 智能车辆工程、自动驾驶安全、车联网 等交叉专业。

另外,关于岗位待遇及稀缺性的几个数字

103 万:工信部测算到 2025 年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的人才缺口。

0.8:自动驾驶算法岗位供需比,每名求职者背后有 1.2 个职位在抢。

+90%:智能网联应届本科生平均起薪较传统岗位溢价。

但,只是现在的时间切片,仍在摸索,还在动态变化。

学生与企业需求存在大概率还会存在“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怎么搞?

以下是一颗汽车工业螺丝钉的粗鄙认知。

大力出奇迹,还是从车入手来搞。

 “别指望课程赶上风口,把自己升级成能热插拔的 ECU ”

一台车的三大构成:如附图 3

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选一个方向,研究透彻了。

第二条,是都抓。

但是,粗鄙的觉得,还是第一条比较现实,先研究透彻一个专业之后,在去学习别的,去融合。

然后套在一整台车上。

不是一上来就面面俱到,而是“纵向够深 + 横向够用”,让自己既能在一个领域深潜,也能听懂别的语言。

步骤上,一些建议:

大一~大二可以先“打井”。

把一门主业(车辆 / 电子 / 计算机 里最感兴趣的那一科)打到原理级深度。

大二~大三“连管”。

选两门副修(与主业互补),构好横梁。如车辆→AI、AI→控制- 参与跨学科项目(方程式赛车/无人车)。

大三~大四“练车”。

把学到的,放到正式的战场中去试炼。

这个时候是拉齐时间差的关键。

去主机厂 / Tier-1 / 互联网车企实习,做企业真实课题的毕业设计。

一定不要仅仅是学,找到一切的机会,在用中学。

然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还在不在象牙塔里。

都能让自己不断的OTA。

 愿你以一门主业立身,以多学科为翼,四年后在任何风口来临时都能——抬脚就上车,伸手即调包。

好了,聊到这

“如果你现在正在高三或大一,最想‘打井’的那口井是什么?留言区说说你的主业+副修组合,

专业报考指南智能汽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汽场全开

0 阅读:20
乐成看汽车啊

乐成看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