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 (工运纪念馆) 在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的市井巷陌间,一座青砖灰瓦的江南民居静立百年——浴堂街34号。看似平凡的澡堂建筑,却是南京工人运动的‘星火摇篮’。1921年,工运先驱王荷波以每月5角钱租下这间浴室,外层办公,内层洗浴,在氤氲水汽中,秘密点燃了南京第一簇革命火种。 屏风后的这间浴室,曾见证刀锋上的抉择——1923年2月,京汉铁路爆发‘二七惨案’,王荷波在此紧急集结党员。煤油灯下,他攥紧拳头宣告:‘两浦铁路必须罢工声援!’三天后,千名工人卧轨截车,血肉之躯横陈在冰凉的铁轨上。当司炉的列车呼啸逼近,老工人高喊:‘头可断,车不可开!’——这场震惊全国的卧轨斗争,迫使军阀妥协,更保存了南京革命的火种。 这盏锈迹斑斑的矿灯,曾照亮王荷波为工人夜校授课的身影;泛黄的《工会章程》上,‘反压迫、争人权’的墨迹仍力透纸背。从澡堂工头到中共首位工人中央委员,他赢得‘品重柱石’的匾额,年仅45岁英勇就义,将生命化作信仰的丰碑。 七旬志愿者洪石华守护这里12年,她的父亲洪利福曾是王荷波的罢工战友。‘父亲总说,王大哥单衣卧雪北上谈判,工友凑钱买的皮袄他死活不肯穿……’这份传承,让纪念馆的星火从未熄灭。 今日的‘红荷宣讲团’将历史译成青春语言;百米外的中车浦镇工厂,王荷波雕像凝视着自主研发的地铁列车驶向全球。从‘争人权’到‘造大国重器’,‘品重柱石’精神已熔铸进新工业文明的基因。 当我们抚摸门楣上‘浴堂街34号’的铭牌,触摸的不仅是砖石,更是一个时代的温度。这里没有宏大殿堂,但澡堂方寸之间,曾托举起南京红色序章——它提醒我们:最磅礴的力量,往往诞生于最朴素的信仰。
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 (工运纪念馆) 在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的市井巷陌
访古金陵益明
2025-07-03 08:20:4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