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11岁男孩放假不好好写作业,妈妈软硬兼施都没用, 她灵机一动便带着男孩去送外卖,经历将近40度的高温天气和紧张的工作节奏,男孩半天就累的大汗淋漓,哭丧着脸对妈妈表示:我要好好学习!网友:这可比学校的研学旅游强多了!
陕西西安一位女子的教育方式火了。她带着厌学的儿子去送外卖,仅仅几个小时,儿子的厌学情绪就被“治好”了。
事情是这样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放暑假在家休息,张女士的孩子也不例外,张女士看着11岁儿子面前摊开的暑假作业,眉头紧锁。
这半个月,她软硬兼施,好话说了,脾气也发了,可儿子依旧我行我素,作业写得像挤牙膏。张女士心里清楚,孩子没吃过生活的苦,自然也无法理解学习的“苦”其实是一种“甜”。
那天中午,看着儿子又一次把作业推到一边,张女士突然放下了手机。她没再多说一句,只是平静地对儿子说:“走,今天带你尝尝‘不好好学习的苦’。”
男孩一听不用写作业,顿时来了精神,还以为要去哪儿玩,兴高采烈地跳上了电动车。他哪里知道,一场真实生活的“毒打”正在前方等着他。
起初,男孩还挺兴奋。跟着妈妈取了两杯奶茶,就准备往外冲。可到了小区,他才发现第一个挑战来了:单元楼号藏在茂密的灌木丛后,导航在这里也失了灵。他顶着大太阳绕了三圈才找到地方,而这仅仅是体力消耗的开始。
太阳越升越高,地表温度直逼40摄氏度。男孩跟着妈妈一路奔波,汗水很快湿透了衣服,黏在背上。遇到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他只能咬着牙一层层往上爬。
手里那两杯原本不重的奶茶,此刻却像灌了铅,压得他胳膊发酸。汗水流进眼睛里,辣得他睁不开,只能气喘吁吁地扶着楼梯,到了中午十二点,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男孩终于撑不住了。他一屁股蹲在路边,哭丧着脸说:“妈妈,我腿又酸又疼……”
身体的疲惫还不是全部。手机“叮咚”一声,屏幕上弹出“您有新订单,请及时处理”的提醒。男孩这才意识到,这份工作根本没有喘息的余地。下一个任务已经在催促,找路时他盯着手机导航发懵,连妈妈在旁边提醒“前面路口转弯”都没听见。
母亲指了指手机上“订单即将超时”的警告,那种被时间追着跑的压力,让他焦虑不安。更糟糕的是,有一次爬上六楼,他才发现餐盒里的汤洒了一半,刚才跑得太急,盖子没拧紧。
张女士全程跟在儿子身边,确保他的安全,也并未让他真正独立接单。她用这种无声的陪伴和真实的场景,让儿子自己去体会,那些看似轻松的工作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劳。
半天的体验结束,男孩回家的路上脚步都在打颤。一进家门,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以后一定好好写作业,再也不拖了。”他看着妈妈,表情严肃而认真:“妈妈,我决定了,我要好好学习。”
从最初的兴奋,到筋疲力尽,再到幡然醒悟,男孩的心态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终于亲身验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学习的苦,远不及生活的累。他似乎第一次触碰到了“成长”的形状,它不在空调房里,不在父母的唠叨里,而在滚烫的马路和自己发颤的双腿里。
这件事传到网上,立刻引爆了讨论。有人拍案叫绝,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社会实践,比许多走马观花的研学活动深刻得多。
也有人调侃,这孩子“提前十年体验了社会,少走了不少弯路”。当然,也有声音提出担忧,认为高温天气下让孩子这样奔波存在安全风险。对此,张女士也做了澄清:全程陪同,只为体验,安全第一。
细想之下,这届孩子不缺大道理,缺的恰恰是“体感”。课堂上听一百遍“奋斗的意义”,不如亲手摸一摸40度高温下的栏杆,感受一次订单超时的心慌。生活的粗粝,往往藏在汗湿的后背、跑酸的双腿和那盒洒掉的汤里。
读书固然辛苦,但它依旧是普通人跨越阶层最稳妥的路径之一。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扎实的知识基础都是不可或缺的敲门砖。
这种“体感式”教育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是强行灌输“你为什么要学习”,而是让孩子自己撞见“不学习会怎样”。这种由内而生的驱动力,胜过任何外部的说教。
这位母亲带儿子送外卖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思路,让我们看到了实践教育的力量。教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用智慧和耐心去陪伴孩子成长。希望更多的家长能从中受到启发,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动力。
信源:荔枝新闻2025年7月2日
dahai9967
支持这位母亲!为这位母亲点👍👍👍👍希望有条件的父母和家庭,在假期进行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认识并体验一下父母的工作和这个忙碌的社会,对孩子的身心大有益处!!!
白云无尽时
雇佣童工
用户10xxx25
说不安全的扯淡,外卖哪个人真正安全,尝尝生活的苦,才明白学习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