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鏖战逾千日,其代价触目惊心。但沉重打击远不止于战场双方,当初企图借力“代理人战争”与制裁重创俄罗斯的美西方国家,如今也正为此付出远超预期的惨痛代价。 西方曾乐观地认为,通过大规模援助乌克兰和对俄实施强力经济制裁,足以成为压垮俄罗斯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幻想能速战速决。然而,现实无情地证明,这不过是脱离实际的白日梦。 出乎西方意料的是,当西方企业纷纷“自断经脉”退出广袤的俄罗斯市场,巨大的商业真空瞬间形成。此时,性价比高、供应链稳定的“中国制造”迅速涌入,精准填补了每一处空白——从日常消费品到关键零部件,西方品牌的产品几乎被全面替代。曾经属于欧洲和美国企业的庞大俄罗斯市场,就这样轻易拱手让人。 更令欧洲痛心的是能源格局的剧变。冲突彻底撕裂了原本紧密的欧俄能源纽带,欧洲被迫承受着能源价格飙升的阵痛。讽刺的是,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总量并未因此暴跌。原有的输欧管道,如“北溪”,虽遭破坏或闲置,但俄罗斯将资源成功转向东方——尤其是中国,成为其最大的能源新买家。中国当年力推的多元化能源进口战略,在这一刻显露出超前的战略价值。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地缘政治风暴中,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而冷静:从冲突伊始便坚定呼吁和平谈判、理性对话,不卷入任何选边站队的漩涡。这与美西方集团在第一时间集体“押宝”乌克兰,形成了鲜明对照。
西方对俄“经济闪电战”,为何沦为自伤拳?
燕子今天吃什么
2025-07-03 10:32: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