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偷偷对妻子说道:“其实,毛主席是我

小史论过去 2025-07-03 11:31:55

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偷偷对妻子说道:“其实,毛主席是我的结拜兄弟!” 妻子:你该不是穷疯了吧? 朱其升1891年出生在湖北大冶县朱村,家里穷得叮当响,12岁就跑去湖南田江学打铁。学成后,他受不了老板的压榨,逃到长沙一带混日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湖南新军招兵,他为了填饱肚子参了军。在新军里,他认识了同是穷出身的彭友胜,两人脾气相投,很快成了铁哥们。那年10月,武昌起义打响,湖南新军响应号召,朱其升跟着部队攻打长沙,见证了革命政权在湖南站稳脚跟。 就在这时候,他碰上了毛泽东。那是1911年底,毛泽东想参军,可没人担保进不去。朱其升看他一脸真诚,就拉上彭友胜帮忙担保,毛泽东这才入了伍。军营里,毛泽东挺显眼,他识字多,常给大伙读报,聊天下大事。有回他跟人争论“社会主义”,说得头头是道,朱其升和彭友胜听着佩服得不行。相处久了,三人感情越来越深,最后找了棵枫树,磕头结拜,成了义兄弟,约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912年,清朝倒台,南北和谈定了,毛泽东决定退伍回学校念书。走之前,朱其升和彭友胜给他弄了顿送别饭,凑钱买了红烧肉,知道他爱吃这口。彭友胜还送了他两块银元当路费,三人挥手告别。之后,朱其升回了老家大冶,继续干打铁的活,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毛泽东后来走上了革命路,名字渐渐传开,可朱其升这边没啥联系,各自忙活。 转眼到了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村里家家户户挂上毛主席画像。朱其升盯着画像瞧了半天,越看越觉得眼熟,突然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当年的“毛润之”嘛!他忍不住跟妻子说:“毛主席是我结拜兄弟!”妻子压根不信,觉得他穷得发昏了,村里人听了这话也当笑话传。朱其升憋着一口气,想证明自己没瞎说,就写了封信寄出去,可连寄六封都没回音。直到1952年,村里来了个女老师孟淑纯,听说这事后帮他写信给李先念转交。没多久,中央办公厅回了信,毛泽东在信里喊他“其升兄”,还寄了200万旧币让他做点小生意。朱其升拿着信,激动得老泪纵横,直嚷:“润之没忘我!” 那年10月,朱其升跑去北京见毛泽东。两人见面聊起当年的事,毛泽东还拿了500万旧币稿费给他,鼓励他办工厂。朱其升回乡后真干起来了,开了个“和平油布雨伞厂”,造雨伞卖给乡亲们,用着便宜又实在。1954年,他又去北京,向毛泽东汇报工厂的事,得了不少夸奖。可惜,1956年他在汉口生病去世了,63岁,留下这段情谊和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这段缘分不简单。朱其升从穷铁匠到新军士兵,再到跟毛泽东结拜,身份天差地别,可那份兄弟情没变。1950年认出画像时,他没想着吹牛,只是想找回当年的兄弟。新中国成立后,他没躺平,而是用那点钱干实事,办工厂帮乡亲。这种精神搁现在也值一提,革命年代的友情,能扛住时间考验,还能化成实实在在的好处,真不常见。 再说说那时候的背景。1911年的新军,兵多半是穷苦人出身,革命对他们来说是翻身的机会。朱其升和毛泽东结识,靠的是那股子真诚劲儿。到了1950年,毛主席已经是国家领导人,朱其升还是个村里铁匠,地位差得远,可毛泽东没忘旧人,回信见面还给钱办事,这说明啥?那年头的情谊,不是空话,是真能落地生根的。 朱其升后来的工厂也不只是赚钱的事。他那雨伞厂虽小,可乡亲们用得上,价格公道,算是为村里做了点贡献。他去世前还跑北京汇报,说明他心里装着这份情,也想让这份情有点回报。这种人,搁哪儿都让人敬佩。反过来想想,毛泽东能记得几十年前的兄弟,还愿意拉一把,也挺接地气,跟他早年在军营里聊时事的样子没啥两样。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