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也,势也。“高志凯线”的提出恰逢其时。印度之前一直叫嚣历史上不存在、英国殖民佬随手画的“麦克马洪线”,而高志凯提出的以恒河为界是有历史依据的,唐朝时王玄策借兵,一人平一国,与天竺国立碑约定,以恒河为界,界碑还是印度从恒河里挖出来的。 1914年,英国殖民者搞了个西姆拉会议,当时的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随手一画,划了条线,想把中国藏南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这条线压根没经过中国同意,当时的北洋政府代表陈贻范虽然草签了,但明确说了得中央批,回去就被否了。从北洋到新中国,历届政府都没认过这条线。可印度呢?1947年独立后,直接把这条殖民时代的“涂鸦”当宝贝,1951年趁中国忙着抗美援朝,派兵占了藏南,还美其名曰“阿鲁纳恰尔邦”,硬说这是印度领土。 这操作够不要脸吧?印度自己被殖民过,却拿殖民者的东西压中国,还振振有词地说中国“侵略”。这逻辑跟“偷了人家东西还报警抓原主”有啥区别?几十年下来,印度死咬这条线不放,地图上都印好了,嘴上还喊着“历史上不存在的线我们不认”,那你倒是先把麦克马洪线扔了啊! “高志凯线”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背后有个硬核历史人物——王玄策。唐朝贞观年间,这位哥们儿是个外交使节,四次出使天竺,其中最牛的一次是647年。当时他带队去中天竺,结果新王阿罗那顺不讲武德,抢了使团,还想干掉他。王玄策愣是一个人跑出去,翻山越岭到吐蕃和泥婆罗借了几千兵,杀回中天竺,三天拿下都城,把阿罗那顺五花大绑押回长安。这事儿在《旧唐书》里都有记载,够硬核吧? 更硬核的是,传说王玄策打完仗后,跟天竺诸国在恒河边立了个界碑,约定以恒河为界。这碑正史没明写,但民间传得有鼻子有眼。更绝的是,印度自己从恒河里挖出了这块碑!这不就是铁证吗?唐朝那会儿,中国的影响力可是实打实伸到了恒河流域,王玄策一人平一国的故事,谁听了不得竖个大拇指? “高志凯线”提出以恒河为界,有地理和历史的双重支撑。先看地理。恒河的源头是雅鲁藏布江,发自中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流到印度成了5亿多人的命根子。中国要是真在雅鲁藏布江上搞水电,印度下游的水量和农业都得跟着抖三抖。以河流为界,国际上也不是没先例,美国和墨西哥不就拿格兰德河划的吗?恒河这条线,既天然又实用,谁敢说没道理? 再看历史。王玄策的事迹说明,唐朝对恒河流域的影响不是吹的。那块从恒河挖出来的界碑,更是为“高志凯线”加了分。别忘了,印度历史上好多政权,像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都是以恒河流域为核心的,这地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志凯拿这条线出来,等于用历史和地理给印度来了个“双杀”。 高志凯在印度媒体面前提出这条线,直接点破了印度的痛处:你拿殖民者的“麦克马洪线”压我,我就用历史上的恒河界碑回敬你。印度不是老嚷嚷“麦克马洪线”是合法边界吗?那恒河界碑还是你们自己挖出来的,怎么不认了?这一招以牙还牙,打得印度哑口无言,直播都慌得掐了信号。 “高志凯线”不光是怼印度,它还给中印边界争议开了个新脑洞。过去老跟着印度的节奏走,现在中国主动出牌,用更硬的历史和地理依据,把印度逼到墙角。印度越跳脚,越证明这条线戳中了它的软肋。它暴露了印度扩张主义的底裤,也让全世界看清,靠殖民遗产混日子那套,早就过时了。这不是简单的划线问题,而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漂亮反击。 现在中印关系正卡在边界问题上,印度死守藏南不放,还老拿“麦克马洪线”说事。高志凯这招,直接把印度的话术拆得稀烂。你不是要历史依据吗?给你一个更硬的!这不仅让中印谈判多了个新筹码,也提醒印度,别老想着占便宜,时代变了时势变了,硬碰硬你未必碰得过。
时也,势也。“高志凯线”的提出恰逢其时。印度之前一直叫嚣历史上不存在、英国殖民佬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7-03 15:35:56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