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 G7 发布会结束了。
坐在群访间里,我的体感是,小鹏 G7 的营销和节奏又进化了很多,依旧硬核的同时,多了很多人文和感性的东西。
这挺好的。
作为夹在 G6 和 G9 之间的作品,G7 的压力也是挺大的。
所以它必须走量——所以它必须在价格上形成爆点。
于是,22.58 万元的价格,让我在听到一片「卧槽」的赞叹脏话的同时,也感觉到小鹏的背水一战。
同时,Ultra 版本的 22.58 万元与 Max 版本的 20.58 万元,形成了 2 万元的价差。
这个价差,让我一瞬间对三颗图灵芯片的价格,有了某种区分式的感知——但注意,这其实只是一种价格行为,但并不是三颗图灵芯片真正能够体现的价值。
问题在于,硬核技术如何变成好的体验?
毕竟,科技是以人为本的。
从硬核技术到人文体验,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用户用更长的时间来感知——毕竟,与小米相比,小鹏的嘴还是更加笨一点。
它的路,还要更长——但我觉得,小鹏对外市场的信心越来越充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