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就是最好的羞辱方式”印度代表团左等右等等来的是中国稀土产业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声音。 自2023年后我国加大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就令一些国家怨声载道,更何况中美”掰手腕”以来,中国更是调高了稀土出口的门槛。 欧美等国的”脖子”正被一只名为中国稀土的”大手”牢牢握住。近期欧洲国家纷纷喊话中国放开对稀土的限制。 前期嚣张的气焰终于被来自中国的一盆凉水浇灭,于是他们开始放下身段表示想要拜访中国,并就稀土一事进行协商。 但这其中不包括前一段时间大闹上合防长会的印度,印度一如既往的嚣张,甚至还放出要”自力更生”的狂言。 然而印度总理莫迪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之前的豪言壮志竟然会这么快被浇灭。 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南亚大国,并且坐拥着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危机。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政策再次升级后,印度5家大型车企因稀土短缺被迫削减产能,新能源汽车的量产计划沦为PPT上的泡影。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向日本出口的所谓”本土稀土”,竟有83%是通过东南亚中转的中国原料。 印度的困境源于其产业链的结构性缺陷。 虽然拥有690万吨稀土储量,但品位较低的海滩砂矿需要复杂的提取工艺,而印度的冶炼技术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水平,成品率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 更致命的是,这个号称”世界办公室”的国家,连稀土加工所需的稳定电力供应都无法保障,仅在2024年稀土精炼厂因停电导致的停工数次。 印度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后,就想着继续和中国进行合作,但是印度却端着架子,希望中国主动邀请印度代表团前往中国。 有点高看自己了,中方自然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可以”碰瓷”的,于是中国外交部选择无视印度的暗示。 印度试图通过”四国联盟”打破中国垄断,却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美日印澳的”关键矿产倡议”虽声势浩大,但美国的冶炼技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日本的投资计划因印度官僚体系的低效而屡屡受挫。 更具戏剧性的是,印度为讨好美国而暂停对日稀土出口,却导致本国车企因日本零部件断供而雪上加霜。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暴露了其战略思维的短视。 在稀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印度的焦虑源于对自身定位的误判。这个急于跻身大国俱乐部的国家,既想享受中国产业链的红利,又试图在政治上保持对抗姿态。 当印度代表团还在等待中国的谈判邀请时,中国稀土企业的技术团队已踏上前往非洲的航班。 参考来源:外媒:“中国限制出口稀土技术,美西方在供应竞争中受阻” 凤凰网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调整,还是晚了快5年。咱们现在限制出口稀土、特种化肥到印度,又
【61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