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徐峥准备拍《港囧》,他拿出500万想请王宝强来演。结果王宝强说:“我不要这500万片酬,我再投1000万,你给我10%的票房分红,行不行呀?”徐峥觉得这样不划算,就拒绝了王宝强。就因为这事儿,王宝强转头就去找陈思诚了。
2012年,《人在囧途之泰囧》突然火了,票房达到12.67亿元,打破了国产喜剧的纪录。徐峥、黄渤和王宝强组成的“铁三角”特别搞笑,尤其是王宝强,他身上那股子草根的憨厚劲儿,成了观众心里的“喜剧之魂”。电影里他那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到现在还是网络流行语呢。这成功让徐峥看到了商业机会,就开始准备拍《港囧》,不过在选演员和怎么运作资本上,他有了新想法。
2015年初,徐峥在办公室琢磨事儿。他看着投资方给的报价单,眉头皱得紧紧的。那时候中国电影市场正火呢,一年票房超过440亿元,“IP加流量”这种模式特别流行。但徐峥心里清楚,票房分红这种模式风险太大,要是资本掺和进来,自己创作时说话就不算数了。王宝强提出投资换10%的分红,按最后16亿票房来算,能拿到1.6亿元左右,这可比500万片酬多多了。徐峥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分红不稳当,片酬拿着踏实。”可王宝强听了这话,感觉像是徐峥在跟他划清界限。
更让王宝强没想到的是,徐峥决定让包贝尔代替黄渤,演《港囧》的男二号。黄渤因为档期冲突演不了,徐峥觉得包贝尔有喜剧天赋,而且请他成本低。包贝尔当时因为《胖子行动队》有点名气,但他和王宝强的默契,可比不上黄渤。后来网友在知乎上吐槽说:“包贝尔在《港囧》里感觉是硬塞进去的,笑点看着尴尬,节奏还拖拉。”这个决定,后来成了电影口碑不好的一个原因。
2015年9月,《港囧》在上海办首映礼。舞台上的LED屏一直放包贝尔拍电影时NG的片段,台下观众席都传出了嘘声。徐峥上台讲话,麦克风突然发出刺耳的声音,一阵小骚乱,气氛变得更尴尬了。
最后,《港囧》票房有16.13亿元,在当年排第三,可豆瓣评分只有5.7分。观众都怀念《泰囧》的“铁三角”,评论区都炸了:“王宝强和黄渤不在一块儿,徐峥好像没了灵气,包贝尔跟他们也不搭呀!”
就在这时候,王宝强收到了陈思诚的邀请。陈思诚正在准备拍《唐人街探案》,他觉得王宝强身上那股草根幽默特别好。陈思诚在《唐探》的纪录片里回忆说:“宝强天生就有笑点,观众一看他就想笑。”王宝强很快就答应参演,演了唐仁这个角色。
2015年12月,《唐探1》上映了,票房8.23亿元,豆瓣评分7.6分。观众都夸王宝强的“唐氏笑点”,“人在囧途,人在唐探”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都火了。王宝强的商业价值,慢慢超过以前了。
2016年,王宝强的日子可不好过。马蓉的事儿曝光了,离婚的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他的财产还被转移了,经济上陷入困境。微博话题#王宝强离婚#的阅读量超过50亿,网友一边支持“傻根”王宝强,一边感叹娱乐圈太现实。
就在这时候,陈思诚站出来了。他通过微信给王宝强转了300万元,还留言说:“兄弟加油,利息按茅台股价算!”这句玩笑话,让王宝强不那么尴尬了,他俩的关系也更好了。
再看徐峥,面对王宝强的困境,他啥也没说。2017年,徐峥在《十三邀》节目里被问到和王宝强的关系,他哽咽着说:“有些选择没什么对错,就是付出的代价不一样。”网友觉得这话是徐峥在暗暗回应《港囧》选角的事儿,也有人觉得他是在说和王宝强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合作了。
2018年,《唐人街探案2》上映,票房一下子涨到34亿元,又创下国产喜剧的新纪录。王宝强演的唐仁这个角色,大家都特别熟悉,电影里他和刘昊然组成的“舅甥CP”圈了好多粉丝。陈思诚接受采访时说:“宝强的表演是《唐探》系列的灵魂,他每次即兴发挥,都让剧本更生动了。”
这时候,《港囧》的续作一直没动静,徐峥开始拍《我不是药神》这些现实题材的电影,慢慢不怎么拍喜剧了。
王宝强的成功可不只是票房高。2023年,他自己导演还自己演的《八角笼中》,票房有22亿元,豆瓣评分7.3分,这证明他不光演喜剧厉害,严肃题材的电影也能拍好。网友都感慨:“从《泰囧》里的傻根,到《八角笼中》的向腾辉,王宝强这十年,走出了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