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整笑了!3岁孩子手臂脱臼,女子赶紧把孩子送到儿童医院,结果医生复位收了85块钱,女子气得发文吐槽:“咔擦”一下就复位了,收85块钱这也太贵了吧? “孩子手臂脱臼,儿童医院挂号51块,等了一小时,医生一扭一提一分钟搞定,竟还要收我33块治疗费!这钱也太好挣了吧?我的挂号费难道是摆设?” 广东一家儿童医院的急诊室里,一个三岁女孩手臂脱臼,哭得撕心裂肺。骨科医生上手“一扭一提”,不到一分钟,孩子胳膊“咔哒”一声复位,哭声也随即停止。 谁知,孩子不哭了,妈妈却炸了。一张85元的账单,51元挂号费,33元治疗费,让她觉得碰上了天价收费。她随即发文上网,质问“扭一下就收85元,也太贵了!”这番吐槽本以为会收获一片同情,没料到评论区的风向完全倒向了医生。 出乎这位妈妈的意料,网友非但没有站她,反而开启了“群嘲”模式。一条高赞评论看似附和,实则满是讽刺:“是太贵了。其实自己也能干,不就一个关节脱臼复位嘛。 去医学院读个四年,找医院实习一年,再轮科一年,见习两年,考个执业医师证,就能干了,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段话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点明了医生那看似轻松的一分钟,背后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更有网友直截了当,拿开锁师傅打比方:“一分钟开把锁还要一百块呢,医生的技术再怎么样,也比开锁的门槛高吧?”这个对比虽然简单粗暴,却一下子点醒了很多人。 大家普遍认为,医生没让她带着孩子去拍片、做CT,而是直接凭经验一步到位,这恰恰是水平高、收费良心的表现。靠本事吃饭,天经地义。 这场风波,与其说是收费争议,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些人对“价值”的理解早已跑偏。在他们看来,服务的价值似乎必须跟时间、汗水和“折腾感”挂钩。医生解决问题越快、越轻松,他们反而觉得越“不值钱”。 或许在他们心里,医生真应该先开一堆检查,复位时再多比划几下,最好折腾到满头大汗,这样一来,就算收费850元,他们可能也会觉得花得值。 可他们恰恰忽略了,这“一扭一提”的背后,是医生对人体解剖的深刻理解、是数年寒窗苦读、是无数临床案例积累下的经验和判断力。这些看不见的价值,远比看得见的汗水更珍贵。 说到底,无论争议如何,小女孩的手臂恢复了健康,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次事件也揭开了一道医患之间认知上的鸿沟。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是时候明白,专业技能的价值,从来不由操作时间的长短来定义。而对医疗机构而言,如何把收费项目和其背后的专业价值解释得更清楚、更透明,同样重要。 国内的医务人员是世界上最物美价廉的,工资低、劳动强度大,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而且国内医生还被要求“做白衣天使”“无私奉献”,医德要求极高,面对这么好的医疗群体,我们该知足了。
给我整笑了!3岁孩子手臂脱臼,女子赶紧把孩子送到儿童医院,结果医生复位收了85块
梦幻星辰绘长
2025-07-04 19:20: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