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春天,新疆迪化监狱里一个戴着镣铐的中年人被临时叫出牢房,他满脸疲惫,以

虎皮芳草潭 2025-07-04 22:52:08

1951年春天,新疆迪化监狱里一个戴着镣铐的中年人被临时叫出牢房,他满脸疲惫,以为要被转押,可当他走进办公厅时,却看到王震站在屋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冬天,新中国的旗帜刚插上新疆这片土地,一场民生危机却又迫在眉睫。 老百姓在漏风的土坯房里发抖,取暖的煤渣都成了稀罕物,而旧煤矿要么废弃要么瘫痪,派去的地质队在戈壁雪山里转了好几个月,最后却连像样的煤星子都没找到。 但谁也想不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正锁在迪化(今乌鲁木齐)一座阴冷潮湿的监狱里。 牢里关着一个叫王恒升的知识分子,他戴着镣铐,棉袄破得露出棉絮,眼镜腿用线绑着,可手里那支半截铅笔,却没停过。 他没琢磨自己何时能重见天日,而是在冰冷的墙上,一遍遍地默画着脑子里那张新疆矿产地质图。 但在这之前,王恒升本该是另一番人生,当时的他是河北穷苦人家出身,凭着一股聪明和犟劲,1919年考进北大,后来转入地质系,成了李四光的得意门生。 到了1933年,他又去瑞士苏黎世大学读了博士,专攻岩石矿床学,后来抗战一爆发,他二话不说拒了国外高薪,立刻回国,回国之后在滇缅公路沿线找矿,为后方补给立下大功。 到了1944年,他拖家带口来到新疆,出任地质调查所所长,踏遍天山南北,成了新疆地质圈的头号权威。 可命运就爱开这种玩笑,1948年,就因为他和苏联、欧美同行的几次正常学术交流,互换了一些标本资料,国民党内部的一些人就给他扣上了“通敌叛国”的帽子,不明不白地判了十六年,档案里甚至一度写着“死刑待决”。 而另一边,为缺煤问题急得火烧火燎的王震将军,跑遍了城乡,亲眼看到百姓受冻的惨状,心里堵得慌。 他想起地质部长李四光,赶紧写信求援,问全国还有没有能救急的高人,而李四光的回复很干脆,只推荐了一个名字:“要找煤,得找王恒升。” 后来王震一查,人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迪化监狱里,还背着“死囚”的罪名,这一下,王震的心情可就复杂了。 所以为了搞清真相,他亲自带着警卫员,一连三趟跑进那座监狱,他细细盘问王恒升的学问、抗战的功绩,也彻底弄明白了所谓“罪行”的来龙去脉——说白了,就是正常的学术交流,被小人构陷了。 所以经过几次谈话下来,王震对眼前这位身陷囹圄的科学家,有了十足的信任。 他开门见山地问:“你能否找到煤?” 王恒升沉默了片刻,缓缓抬起头,眼里闪着光,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能,迪化南山,第三层煤线,有戏。” 王震当即决定,要带他走,但身边的干部急了,拦着说:“首长,这可是政治问题……”话没说完,就被王震瞪了回去,他掷地有声地反问:“冻死老百姓,算不算政治问题?” 第二天开会,满屋子人吵翻了天,都说这风险太大,得请示中央,但王震当场立下军令状,王恒升要是有问题,他自己戴着手铐去北京请罪。 最后散会时,他更是撂下一句话:“我们共产党人要是连个有本事的读书人都容不下,还谈什么建设新中国?” 就这样,王震领着刚获自由、连囚服都没来得及换的王恒升,大步走出了监狱,一个戴着镣铐的“死囚”,摇身一变,成了新疆能源勘探的总指挥。 王震甚至把自己的行军床搬出来给他住,夜里刮沙暴,还亲自带着炊事班去送饭,看到勘测队在避风处讨论,他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皮大衣就盖在了精密的仪器上。 后来的事实表明,王震果真是慧眼识人,王恒升甫一出狱,便即刻抄起地质锤,率领新组建的队伍直趋迪化南山的六道湾。 而这位“书呆子”也确实轴,带着队伍在戈壁滩上一扎就是半个多月,棉鞋底磨穿了就拿麻绳绑上继续干。 奇迹在四个月后就发生了,当第一批乌黑发亮的煤炭从冻土里挖出来时,整个矿区都沸腾了,王恒升站在矿口,看着这来之不易的“黑金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平静地说:“别看这里寸草不生,底下全是宝。” 开采当日,王震亲自挥起铁镐,刨下首块煤,煤面乌黑,糊了满脸,他却全不在意,老百姓围聚煤堆,又是哭来又是笑。 而这一批煤,足足九十万吨,源源不断运进城里,那个冬天,家家户户的炕头总算热乎了起来。 六道湾煤矿不仅解决了取暖,更成了新疆工业的摇篮,后来,王恒升担任新疆地质局总工程师,在他的带领下,队伍又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克拉玛依油田,他还手把手带出了一大批年轻技术员,其中好几位后来也成了院士。 很快,二十多名被埋没的专家被“解封”,奔赴公路、水利等各个岗位,新疆的建设局面这才真正打开。 晚年时,王恒升一提起王震,总会抹眼泪:“要不是王将军当年顶住压力,我这把骨头早烂在牢里了......” 【信源】中国科学报——王恒升李四光丁文江:三位地质科学家的情怀

0 阅读:0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