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圆明园失散多年的“马首”被赌王购回并捐赠给祖国,专家通过X光检测后,发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秘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860年圆明园那场大火,是中国人心里一道总也愈合不了的伤疤,当时园林化为废墟,珍宝流散四海。 直到近年,随着一件件国宝踏上归途,这段悲痛的记忆才开始被慢慢修复。 2024年初夏,牛、虎、猴、猪四尊兽首现身南宁特展,再次将公众的目光拉回到这批历经磨难的国宝身上。 但在众多归来的珍宝中,马首铜像的故事尤为曲折,它不仅见证了百年前的掠夺,更在现代科技的“体检”下,吐露了一个隐藏了一个多世纪的秘密...... 这匹“骏马”的回家路,可谓一波三折,漂泊海外百年后,马首在2007年现身拍卖市场,而当时,何鸿燊以6910万港币的天价将其购下。 而这笔钱究竟是艺术的价值,还是爱国情怀的价格,外界看得并不分明。 不过,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十二年后,2019年,何先生将这件珍宝正式捐赠给国家,并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但这件事情的背后,却有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不少人意识到,海外机构似乎摸透了国人的爱国心理,时常利用这一点炒作价格,让国宝的回流成本越来越高。 这种商业游戏刺激着人们的神经:长此以往,会不会变相鼓励了文物拍卖?如果官方机构频繁参与商业竞拍,又是否会被国际社会解读为默认了这些流失文物的“交易合法性”? 这无疑为未来通过法律或外交途径追索文物,平添了许多变数。 但马首的这次高价回归,恰好印证了这条路的复杂,幸运的是,近年来国家已调整策略,不再鼓励通过商业拍卖回购,转而加大官方追索的力度,力求让国宝能“有尊严地回家”,而不是作为商品被反复买卖。 所以马首一归来,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便立刻为它安排了一场全面的科技“体检”,谁知,这一查,竟有惊人发现。 X光片清晰地显示,马首的头部和颈部并非一体铸造,也不是传统焊接,而是通过极其精密的铆钉从内部连接起来的。 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清代金属工艺的传统认知,它证明了皇家工匠不仅技艺高超,对结构细节的追求也到了极致。 进一步看,马首的主要材质是高纯度的红铜,但在内部的关键支撑结构上,工匠却巧妙地混用了铅、锌等合金材料。 这些合金不仅增强了铜像的结构强度,还能有效防腐,足见其“为万年计”的远见。 更有意思的是,在X光透视下,马首从眼神、微张的嘴到卷起的舌头,几乎看不到任何铸接或焊接的痕-迹,呈现出“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专家推断,这得益于中国古老而精湛的失蜡法铸造工艺,铆钉的精密连接与视觉上的天衣无缝,共同构成了这件作品的内在秘密,印证了清代皇家工艺在材料学、铸造学与结构力学上的顶尖水平。 而同时,马首脖颈内壁一层均匀的水碱,也直接证明了它曾作为海晏堂喷泉的一部分,日夜吐水不息。 但冰冷的射线也照出了历史的创伤,马首右耳后方,有一个明显的月牙形凹坑,经过比对推测,极有可能是当年侵略者用枪托等硬物野蛮砸击所导致的。 左眼眼睑旁,一道细长的划痕,像是被刺刀划过,更令人心痛的是,X光片显示,马嘴深处有一片无法清除的黑色区域,那是160多年前那场大火留下的永久烙印。 这些伤痕,无声地将那段屈辱的历史钉在了那里。 马首的回归及其背后秘密的揭晓,意义早已超越了一件文物本身,它像一面多棱镜,照见了中华民族守护文化根脉的韧性,也成为重塑历史记忆、增强文化自信的催化剂。 每一次国宝“回家”,都推动着国家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上的进步,唤醒着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与历史责任感。 科技的力量,让古代工匠的智慧得以跨越时空,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古代艺术与技术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今天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养分。 只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仍有五尊下落不明,等待着团聚的那一天。 这便提出了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在商业回购之外,未来还有哪些途径,能帮助这些流落四方的国宝更有尊严地回家,共同完整地讲述那段跌宕起伏的中国故事? 这或许是马首归来后,留给所有人的思考。 【信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19.11.13“骏马”归来!圆明园马首铜像入捐圆明园
2019年,圆明园失散多年的“马首”被赌王购回并捐赠给祖国,专家通过X光检测后,
虎皮芳草潭
2025-07-05 01:13: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