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知青张援朝去看望干妹妹陈春玲,谁知,陈春玲红着脸说:“我这病,你娶我

文史充点站 2025-07-05 15:44:10

1972年,知青张援朝去看望干妹妹陈春玲,谁知,陈春玲红着脸说:“我这病,你娶我就好了!”张援朝父亲听说后,板着脸说:“娶了她,你还能返城吗!” 1969年开春,北京知青张援朝挤上满载行李的绿皮火车,车窗外的标语“到农村去”被煤烟熏得发黄,三天颠簸后,他踩着陕北的冻土走进陈本义家的窑洞,炕桌上酸菜饸饹的热气模糊了视线,这个连电灯都没有的土窑,将成为他插队生涯的起点。 陈本义一家是典型的陕北庄户人,妻子手艺好,16岁的女儿陈春玲从没进过学校门,第一顿饭后,这个黑瘦的姑娘拍着桌子说:“我爸教你们种地,你们教我认字!”张援朝答应了这个“交易”,没想到这一决定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白天,张援朝跟着陈本义下地干活,手掌磨出血泡也不吭声。晚上,他在煤油灯下教陈春玲识字,从最基本的“人、大、小”开始,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没上过学的姑娘三个月就认识了1000多个字,能磕磕绊绊地读报纸。 老乡们都说陈春玲聪明,和张援朝就像亲兄妹一样,1971年秋天,陈本义正式认张援朝做干儿子,全村人都来祝贺。 从那以后,陈春玲改口叫“援朝哥”,声音里藏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情愫。 1972年,知青点的新窑洞建好了,张援朝搬离了陈家,但陈春玲仍然经常来找他学字,有时还会帮他洗衣服、补衣裳,这种朝夕相处的日子,让两个年轻人的心慢慢贴近。 某天张援朝听说陈春玲病了,急忙揣着珍贵的水果罐头赶去看望,推开窑门,却发现她精神很好,正在炕上纳鞋底,看到他进来,陈春玲低头攥着衣角,声音发颤:“援朝哥,我这病……大夫说是心病。” 窑洞里的煤油灯忽明忽暗,照见她眼角的泪光,张援朝这才明白,这个朴实的姑娘对他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他心里也不是没有感觉,但想到父亲信中的话:“娶了农村姑娘,你这辈子别想回北京!” 从那以后,张援朝开始刻意避开陈春玲。他把更多时间用在田间劳动上,晚上也很少出门,陈春玲察觉到了他的疏远,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继续学字,继续等待。 1975年夏天,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陕北,连续下了三天三夜的雨,山洪暴发,威胁着村里的庄稼和牲口,陈本义是生产队长,他带着几个人冒雨去加固河堤,保护集体财产。 洪水退后,村民在巡渠的塌方处找到了陈本义的遗体,他手里还攥着被冲断的防洪绳。葬礼上,生产队长念悼词时提到“为集体财产牺牲”,张援朝看着干妈颤抖的背影,第一次意识到“责任”二字的重量。 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陈家的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干妈年纪大了,陈春玲还有个正在读书的弟弟。作为干儿子,张援朝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他给北京的父母写信:我要娶春玲,这个家不能散。 父亲很快回了信,字里行间都是愤怒:“报恩可以,但别搭上一生!你娶了农村姑娘,前途就毁了!”但这一次,张援朝没有妥协,他对着窑洞里的煤油灯写道:“春玲是个好姑娘,我不能辜负她。” 1976年春天,张援朝和陈春玲在简陋的土窑洞里举办了婚礼,没有什么仪式,只有几个知青朋友和村里的老乡来祝贺,陈春玲穿着自己缝制的红布褂子,笑容比春日的桃花还要灿烂。 婚后张援朝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被推荐到公社税务所工作,有了固定收入,陈春玲因为识字,也被安排到供销社当营业员,两人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过得踏实。 1978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很多知青开始准备考试,张援朝也想过要不要试试,但看到怀孕的妻子和需要照顾的干妈,他选择了放弃,他说:“有些责任比前途更重要。” 1980年代初,知青大返城开始了,张援朝的很多同学都回到了北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找到了好工作,偶尔收到同学们的来信,他心里也会有一丝波澜,但更多的是对选择的坚定。 陈春玲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她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照顾家庭上,从来没有抱怨过丈夫的选择,她常说:“援朝哥是个好人,我这辈子跟着他,值了。” 1990年代,张援朝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会计师资格,工作越来越顺利,他还把86岁的干妈接到身边赡养,直到老人去世,邻居们都说他是个有良心的人,没有辜负陈家的恩情。 2000年后,张援朝的儿子考上了西安的大学,女儿也找到了好工作,他们把在北京的奶奶接到了延安,一家四代人生活在一起。 2013年,张援朝从税务所退休,夫妻俩在延安买了房子安家,有时候遇到当年的知青战友,他们会问:“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吗?”张援朝总是笑着回答:“春玲用一辈子赌我的真心,我怎么能辜负?” 这个故事在知青圈里传开后,很多人都被感动了,类似张援朝的选择并不是个例,据统计,约有5%的知青因为婚姻或责任选择留在农村,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招工、考试等方式改变了命运。 如今张援朝和陈春玲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开始,但有着朴实无华的坚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爱情。 信息来源:《中国知青下乡运动史》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