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夏天,李天佑跟着女友杜启远去她家见父母,一进门,杜父愣了几秒,随即扑上

万物知识局 2025-07-05 16:12:55

1944年夏天,李天佑跟着女友杜启远去她家见父母,一进门,杜父愣了几秒,随即扑上来紧紧握住李天佑的手,眼眶发红:“兄弟,原来是你啊!”李天佑一时没反应过来,杜启远也一脸懵,几句话下来才知道,六年前,他在西安曾救过这对老人的命,没想到,这会儿竟成了人家的准女婿。

那年夏天格外闷热,李天佑特意换上了唯一一件没打补丁的灰布长衫,手里拎着两包桃酥,跟着女友杜启远往城南走去。

路上他不停地搓着衣角,汗水把后背浸湿了一大片,杜启远笑话他紧张得像个第一次上学堂的孩子,可她也隐隐不安,父亲是出了名的老古板,对婚事向来挑剔。

推开那扇斑驳的枣木院门时,李天佑闻到一股熟悉的艾草味,正在院子里晒药材的杜父抬起头,整个人像被雷劈中似的僵在原地。

老人手里的药碾子咣当砸在青石板上,冲过来死死攥住李天佑的手,指关节都发了白,杜母端着茶盘从里屋出来,瓷盖碗碎了一地。

六年前西安城破那晚,溃兵和难民把城门挤得水泄不通,杜家老两口被挤倒在践踏的人堆里,眼看就要被踩,是个穿学生装的年轻人硬是用脊背给他们撑出条活路。

那人左眉上的月牙疤,和此刻站在石榴树下的青年分毫不差,当年匆匆分别时,老人喊破了嗓子也只问出救命恩人姓李。

谁承想再见面,当年的愣头青已经长成挺拔的小伙子,还牵着自家闺女的手。

杜启远手里的绢帕掉进了鸡食盆,她总听父亲念叨那个雨夜背他们跑过三条街的恩人,却从没把父亲口中满脸血污的学生,和总在图书馆帮她够高处洋装书的斯文男友联系起来。

李天佑这才发现,杜家堂屋墙上挂着的"义重如山"匾额下,放着的竟是他当年慌乱中遗落的校徽。

饭桌上那盘红烧鲤鱼没人动筷,杜父把珍藏多年的西凤酒倒进粗瓷碗,非说当年没喝成的谢恩酒今天要补上。

老人讲起这些年怎么托人打听"眉角带疤的李同学",怎么在每次学生游行时伸长脖子找,李天佑的耳朵尖越来越红。

他记得那个寒夜自己只是顺手拽起跌倒的老人,却不知道老两口后来在报上看到学生被镇压的新闻,连夜跑去收容所认了三天尸体。

杜母抹着眼泪往李天佑碗里堆小山高的腊肉,她想起丈夫抱着从黑市买来的消炎药,在伤兵医院挨个床位找人的情形。

现在这个总给女儿带糖炒栗子的后生,居然就是当年塞给他们两块银元当盘缠的年轻人。

街坊们趴在墙头看热闹,谁都没想明白为啥最讲究礼数的杜郎中,会允许准女婿用搪瓷缸子跟他碰杯。

月光爬上东墙时,李天佑在石榴树下发现个生锈的铁皮盒,杜启远红着脸打开,里面整整齐齐放着这些年所有关于青年学生的剪报。

有张泛黄的报纸上,赫然登着他在街头演讲的照片,角落里还能看见半截杜父举着药箱的背影。

杜家小妹突然从厢房窜出来,举着本掉了封皮的日记,杜父年轻时写的"寻人记"里夹着张当票,正是李天佑当年典当怀表换银元的凭证。

老人醉得舌头打结,非说早看出来这小子有股子傻劲,和当年不要命地护着陌生人的愣头青一模一样。

杜启远在灶间煮醒酒汤,蒸汽模糊了窗户上并排贴着的"义勇救国"标语和"花好月圆"剪纸。

信息来源: 陕西地方志办公室《西安抗战口述史》 《华商报》2021年8月15日副刊《烽火姻缘》 西安档案馆藏1944年《大公报》

0 阅读:305

评论列表

心若静风奈何

心若静风奈何

2
2025-07-05 16:55

[赞][赞][赞]

扬州慢

扬州慢

2
2025-07-05 16:56

书生剑气天佑之人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