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说这场加沙冲突真的走到尽头了,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情况依旧扑朔迷离。
哈马斯罕见地改变了态度,愿意接受卡塔尔和埃及主导的停火框架,愿意和以色列暂时停战,但这个局势的背后,藏着太多的复杂与险恶。
首先,哈马斯的让步并不突然。你想,600多天的战争,任何一方都难以承受无休止的消耗,特别是哈马斯。
过去一段时间,伊朗的支持显著减弱,以色列的猛攻没有丝毫停歇,越来越多的加沙民众死于炮火,基本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哈马斯能扛多久?又能靠谁呢?
在这危局下,哈马斯作出了一个理智的决定——接受停火框架。但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全面和平,而是在这场生死角逐中,唯一能争取到的喘息机会。毕竟,现在的加沙不仅是战火中的废墟,更是一个没有水、没有粮、没有未来的地狱。
以色列的军事攻势越来越猛烈,短短48小时内,死亡人数已经超300,控制的区域达到加沙地带的65%。尤其是南部的汗尤尼斯,早已沦陷八成,剩下的地方几乎无法再容纳那些沦为难民的百姓。在如此残酷的局面下,哈马斯选择停火,并非软弱,而是无奈。
接下来就要看,以色列是否愿意停火了。
美国、卡塔尔、埃及显然都希望停火,尤其是美国,心里比谁都急。特朗普其实早就想从这个“中东大麻烦”里抽身,加沙的战火越久,美国就得更加“勒紧裤腰带”供应以色列,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
其实,美国现在连以色列那边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别说是以色列政府“无底洞”一样的资金需求。如果停火能让特朗普喘口气,拉着以色列稍微冷静下来,重心转向亚太,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但卡塔尔和埃及的动机,更多的是为了整个中东的稳定。
这些海合会国家,虽说与以色列并无深仇大恨,但从经济角度出发,越早平息这场冲突,越能避免“中东的火药桶”被点燃。而且,伊朗虽然暂时虚弱,但依然是个威胁,如果中东一乱,能源安全与经济转型将变得遥不可及。
但是,以色列有自己的算盘。尤其是内塔尼亚胡,眼下恐怕不会轻易让局势稳定下来。因为停火后,除了可能面临内政上的巨大压力,他还得面对以色列政坛的清算。对于以色列来说,停火的最大损失可能是失去美国作为后盾。
对以色列右翼来说,停战就意味着“战斗未完成”,美国的支持就会逐渐弱化,战略目标也会因此遭到严重影响。
另外,从战略角度看,以色列开启这场战斗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让美国深深地陷入中东。这场冲突的核心,不仅是消灭哈马斯,更重要的是通过战争牢牢牵制住美国的注意力,保持对美国的依赖。假如停火后,特朗普一走,以色列的目标岂不是“功亏一篑”?
过去以色列如何回应类似的和谈信号,大家都知道:每次总会有一些绝对无法接受的附加条件插进去,导致和谈无法顺利进行。这次,卡塔尔和埃及达成的协议,也许会被以色列再次拖延,甚至彻底扼杀。
所以,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虽然哈马斯向停火框架点头,但能否实现全面和平,恐怕还要看以色列怎么回应。美国可能希望早点解决这场混战,但以色列的战略利益仍将成为最大的障碍。 总的来说,哈马斯的态度改变是有原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和平的曙光已经到来。整个中东局势,还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智慧,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如何“各自为战”,最终决定这一切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