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3大战机,接连上演拦截大戏,美澳日挨个遭到“贴身教育” 歼-16、歼-15、歼-20三款王牌战机轮番上演拦截大戏,从南海到西太,中国飞行员用行动划出红线——这哪是简单驱离,分明是给某些国家上的空中礼仪课! 看看歼-16的表演:两架战机包夹驱离,30米贴身飞行,还玩出"红外诱饵弹"警告。这种操作看着危险,实则拿捏精准。 要知道歼-16虽脱胎于苏霍伊,但航电和武器早就青出于蓝。对比美军F-15EX,咱们的霹雳-15导弹射程多出50公里,这就是敢近距离"陪练"的底气。 澳大利亚P-8机组怕是没想到,当年他们用雷达照我们歼-16,现在反被当教材拍成纪录片。 更刺激的是歼-15的航母对决。2022年辽宁舰在菲律宾海训练时,两艘外军航母居然组团围观。舰载机挂着实弹紧急升空,从8000米高空追到2000米,这战术明显冲着打破对方侦察节奏去的。 想想看,能逼得外军F/A-18掉头就跑,说明咱们舰载航空兵已摸透"航母对航母"的博弈门道。日本最近抱怨歼-15拦截P-3C,却绝口不提他们的侦察机当时在搞什么小动作。 最值得玩味的是歼-20出场。五代机日常巡逻本是赔本买卖,但东海那次与F-35"偶遇"后,美军将领那句"指挥控制令人印象深刻"暴露真相——隐身战机对垒拼的不是狗斗,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反应速度。 现在歼-20能接到警报就立即升空,说明空情预警和地导部队已经织成天网,而这,恰恰是美国最担心的问题。 这些拦截事件串起来看,中国正在下一盘大棋。以前是"你来了我才拦",现在是"你刚动我就盯"。从歼-16的电子战吊舱到歼-20的分布式孔径系统,装备升级让拦截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 更关键的是指挥体系进化,东海防空识别区建成十年,现在能同时调度岸基、舰载和隐身战机,这才是让对手头疼的"软实力"。 未来战场会更智能也更危险。随着无人机加入巡逻,AI识别目标速度将以秒计,但核心逻辑不会变:你秀肌肉我亮剑,你玩擦边球我画硬边界。当歼-20开始常态化战备值班,某些国家该重新思考"自由航行"的成本了。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16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