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八年,科举考试结束,赵构发现探花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问道:“您多大,

寒烟笼碧水清 2025-07-05 21:22:18

南宋绍兴八年,科举考试结束,赵构发现探花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问道:“您多大,有孩子吗?”谁料,对方直言:“草民73岁,并未娶妻生子。”结果,赵构笑道:“30岁的宫女,赏给你了!”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朝廷在临安举行了新科殿试,这场殿试也瞬间吸引了南朝无数汉民的注意力。 自从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已经过了11年,虽然偶尔和金国还有些摩擦,但江南的局面已经渐渐稳定,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对人才的渴求也就此上来了。 来自各地的士子纷纷称赞南宋已经有了“中兴”的气象,他们或许不是真心的,但却都是希望能在朝廷的科场上一跃龙门的。 在殿试名册中,高宗皇帝赵构的目光瞥见了探花郎的名字,陈修,福州人。赵构对他的印象很深,因为他的一篇《四海想中兴之美赋》中的“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直击了他的内心。 他毕竟是个皇帝,还是个汉人的皇帝,心中对恢复中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渴望。于是,赵构当场亲笔写下了这句话,还让人贴在了大殿的墙壁上,让朝臣们不要忘记朝廷“中兴”的志向。 同时,赵构也传唤了陈修过来问话。然而,当“陈修”的名号被叫出来时,出列谢恩的竟然是一位须发尽白、身形佝偻的老者,周围朝臣和皇帝都是面色奇异。 等到陈修行完礼,赵构忍不住开口问:“卿年岁几何?”而陈修则躬身答道:“臣年岁七十有三。”赵构点了点头,又关切了一句:“卿家中可有子嗣?” 陈修脸上闪过一丝窘迫,声音低了些:“回禀陛下,臣……埋首经籍,至今未曾娶妻,故无子嗣。”话音一落,殿内全场静默。 赵构看着台阶下白发苍苍的陈修,又瞥了一眼墙壁上自己亲题的句子,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一个皓首穷经、家室未立的老士子,其执着与文章中那份赤诚,让赵构心中很是复杂。 不过作为一个君主,他多少也懂得恩威并施的道理,只见赵构沉吟了片刻后,就有了决断:“卿志学不倦,终得功名,朕心甚慰。宫中有一宫女施氏,年届三十,品性端淑。念卿孤身,特旨赐予你为妻,并赐妆奁,望你夫妇和睦,安享天年。” 陈修愣了神,但很快就激动了起来,对这把年纪了他而言,娶妻生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他受到了皇帝的赏赐和关心! 在古代,皇帝对他而言属于可望不可及的,能得到皇帝的恩赏,哪怕让他立刻去死,他也死而无憾了。 对于深宫中的施氏而言,这道旨意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三十岁的宫女,早已过了寻常放归民间的年纪,皇帝也不太可能会临幸这样的女子。 所以,对她而言最好的结局就是得到皇帝或妃子的特赦,否则她将一人老死在宫中。还好她的幸运的,被皇帝指婚给了一位新科探花,虽然那人已经七十多岁,但总比老死在深宫当中好得多。 更何况,她还无从选择。不久,内廷便按照旨意,为她梳妆打扮,更衣备嫁。出家那天,厚重的宫门在她的身后合上,而她则带着御赐的嫁妆,离开了皇宫。 陈修金榜题名后已经是暮年了,但暮年得志也是得志,被分为了“文林郎”之职,这个官职是初入仕途的人,经常被封的寄禄官阶,品低俸薄,事务清简。 他七十三岁才进入官场,仕途前景可想而知,皇帝赵构赏赐并指婚给了他,不过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用来证明“朝廷唯才是举”的手段,所以此事之后就再无关于陈修的记载。 而这件趣事,以及一首关于他的民间打油诗却是流传了下来:“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 信源: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南宋绍兴八年殿试探花陈修 文|礼想 编辑|萱萱老师

0 阅读:224

猜你喜欢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