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战士,把他们耍的团团转! 1951年初夏,志愿军第130团2连的通讯兵常同茂正在执行一次穿插任务,他年仅十七岁,身形瘦弱,但眼神中却透着少有的冷静和坚韧,就在他穿越山坡密林、为前线传送命令时,不幸被两名埋伏的美军士兵发现,在毫无防备之下被俘。 敌人用电话线将他双手反绑,将其塞进吉普车后斗,准备连夜押送回大水洞方向的后方阵地,他们视这个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为可以换取赏金的“战利品”。 在车行颠簸中,常同茂一言不发,身体随着车身摇晃,眼角余光却始终盯着周围环境,他意识到自己的手腕上捆着的不是普通绳索,而是那种包裹着浸蜡棉纱的电话线。 他趁着路途的颠簸,用大腿夹住手腕,慢慢磨松棉纱层,直到露出内部的铁丝芯,再一点点地扭动、挣开。 车行至山坳,押送的士兵停下来抽烟,常同茂见时机成熟,猛地挣脱束缚,迅速扑向敌人腰间的手雷,一声巨响划破寂静,两名美军当场倒下,尽管脚踝在逃脱中扭伤,他强忍剧痛,沿着山道潜行,寻找返回连队的路线。 途中他穿过一片焦土灌木,发现几名志愿军战友负伤倒卧,其状惨烈,他没有犹豫,立刻设法救援。 随后背起一人,拖扶另一人,穿过敌军可能巡逻的区域,他将几名重伤员安置在山腰的一处坍塌弹坑中,接着返回试图寻路与主力接应,可刚绕过一个山脊,又一次遇到两组美军巡逻队从两个方向包抄过来。 他迅速决定采取声东击西之策,爬上路边的石壁高处,用缴获的步枪朝空地连续开火,吸引注意。 两组美军因光线不足与地形复杂,误将彼此视为敌对目标,爆发短暂交火,趁混乱之机,他再次返回,将隐匿的伤员带往安全方向,绕行数公里后将他们安置在一处天然山洞。 天色渐亮,他决定继续深入敌后侦查,看看能否找到敌军火力薄弱之处,帮助主力部队推进,他在穿越一段山谷时,发现一片布设规整、电台信号频繁的区域,凭他做通讯兵多日的直觉,他意识到这里不是普通阵地,而极有可能是美军前线的指挥核心。 随后他匍匐前行,避开岗哨,观察到中心位置帐篷外设有多层警戒,内设地图板、电台与大量通讯设施。 他小心接近弹药区,发现几箱未开封的手榴弹,他当即决定设下爆破,通过火绳引燃干草堆,再引爆弹药箱,在一连串爆炸中,将整个指挥所化为一片火海。 惊慌中,美军军官四散奔逃,数个碉堡同时断电,通信一度瘫痪,指挥系统混乱,外围部队顿失协调,局部阵地陷入无序状态。 常同茂趁势向东南方向推进,沿敌军防线分布一路侦查,一路突袭,他利用缴获的手榴弹和步枪,接连摧毁沿线三座小型掩体和一个弹药转运点。 在接近一处桥头碉堡时,他沿水渠伏击,从背后攀爬至观察孔附近,用一枚手雷击毁火力阵地,打通志愿军攻势前线的通路。 在返回途中,他再次发现一支志愿军小队正与美军短兵相接,他从山背偷袭,用从美军身上夺来的冲锋枪掩护战友撤离,并乘势俘虏七名敌军士兵,其中包括一名配备手枪的军官,将战俘押至后方,他终于与失联多时的主力部队会合。 这场战斗结束后,常同茂的表现震惊全团,一名本该被“送去领赏”的俘虏,不但全身而退,还四次潜入敌营,摧毁了美军营级指挥所,救出三十余名重伤员,炸毁五座碉堡与通信设施,俘虏敌军七人。 在武器极其简陋、地形陌生、援助断绝的情况下,他用胆略与智慧完成了一次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52年,常同茂作为功臣代表赴平壤参加授勋仪式,他的事迹被写入志愿军军史,也成为战术教材中典范式“点穴突击”的实战案例,而那场本以为只是普通押送任务的夜间行军,成为美军难以抹去的羞辱
1940年,八路军一个班长,为了掩护队伍撤离,带着鬼子就往山上跑,谁知跑到了悬崖
【2评论】【13点赞】
人海里的战斗鸡
过于牛叉,专打霉鬼[点赞]
强哥
这要是拍成电影,有得有人说这是神剧了
用户11xxx51
[赞][赞][赞]
坚持
战神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