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女游客团购了318元,8份海鲜1份蔬菜的套餐。当游客去店里就餐时,店员听他们是外地口音,以团购的是冻品为由,让游客现场在大缸里捞海鲜称重。游客问价格,店员含糊其辞不直说,称完就打出一张2297元的账单。为了不让游客投诉,店家给打了折,但游客带回去的膏蟹怀疑是假的。视频发布到网上,有多个网友称,在同一家店有过同样的经历。当地人说,这家店一直做专坑外地人的生意,被查了,就换个店名接着再做。网友:这是惯犯! 7月6日光明网报道,一游客发视频称,他们母女三人来汕头旅游。 在平台花318元购买某海鲜餐厅的套餐,结果去店里就餐时,店员故意引导她们现场称海鲜,结账时被着实坑了一把。 市监局工作人员称,这家餐厅已经被查过多次。 女游客母女三人满心愉悦的来旅游,游玩之际,她们还想尝鲜当地的特色美食海鲜。 游客在平台浏览时,觉得某家餐厅的优惠套餐,特别吸人眼球。 8份海鲜,再加1份儿素菜只有318元,感觉特别便宜,于是就下单了一份。 一行三人游玩到尽兴后,来到餐厅吃饭,接待他们的店员,见他们买的是套餐券,啥也不说,就把他们领到一边安排就座。 后来又过来一个店员说,团购的海鲜套餐便宜,是因为那是冻品不新鲜。 要吃新鲜的海产品就要吃活的,店员把他们带到一个养着海产品的大缸,让她们去那里现点。 女游客看了一下,现点的海鲜没有明码标价,写的是时价。 女游客问了几次价格问题,但店员都回避了,或者是岔开话题,故意用当地方言交流,让人听不懂。 在店员的指引下,游客点了一条小虎斑、两只膏蟹、深海大虾和几只花螺。 结账时,小虎斑按319元一条,两只膏蟹花了938元,大虾350元,花螺380元,总共算下来花了2297元。 游客觉得不对劲,质疑就这点东西就2000多? 可从开始问价格,没有一个人正面回答,最后直接甩出账单让她们签字,游客直接懵了。 所谓的深海虾,其实就是几只人工饲养的虾,市场价也就二三十元一斤,游客认为被骗,当时就要投诉。 店员出来协商,说给她们打个折,游客母女三人就不想在餐厅吃了,完全没有了心情,让店员给打包后带走了。 可让游客没想到的是,回到家才发现,两只膏蟹的黄都是假的,怀疑是一层很厚的淀粉。 游客气的把视频发到网上,让人们评评理,同时提醒其他游客少踩坑。 有顾客看到视频后,晒出同样的经历,原来这家餐厅早已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有多个游客在他家被坑,那位晒出经历的游客,一眼就认出了那家餐厅。 他们前天也在这家餐厅花了1752元,被店员诱骗现场点海鲜,最后花了将近2000。 还有一位游客说,又是一个大冤种,他们也是在这家餐厅,以同样的方式入坑,最后结账3300多元。 相关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记者致电当地市监局,了解情况。 工作人员表示,这家餐厅就是个惯犯,之前就常有顾客投诉他们。 投诉内容涉及:价格欺诈、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 有关部门也经常对这家餐厅的价格和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他们已注意到游客反映的情况,并且对这家餐厅进行了处理。 涉事餐厅被曝光后,有当地人称,他们长期通过改名逃避监管。 7月3日,记者发现这家餐厅确实已被查封。 但据当地人称,这家店之前并不是现在的店名,当地人都知道,他家一直做的是专门坑外地游客的生意。 查封后,换个店名接着再干,可谓屡教不改。 店家听到说普通话,或外地口音的游客,就抬高价格,或者模糊标价,海鲜池仅标注时价。 实际称重时,不告知单价,结账时才出示高价账单,然后强制消费。 另外这家餐厅还以团购不新鲜为由,引导游客放弃已购买的套餐,现点高价菜品。 还将养殖虾,冒充野生虾,淀粉蟹,冒充膏蟹,甚至使用死鱼充数。 当地作为4A级旅游景区,海鲜餐饮,是当地核心业态,但记者调查发现,景区的餐厅套路多,游客体验效果很差。 有的餐厅宰客现象花样百出,直接人均消费100元,不管你吃不吃,都要100元以上才接待。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19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价格欺诈行为。 餐厅海鲜仅标注“时价”,游客询问价格时店员含糊其辞、回避问题,结账时才出示高价账单,利用这种使人误解的手段诱 骗消费者进行交易,明显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餐厅将养殖虾冒充野生虾,用淀粉蟹冒充膏蟹,以次充好,这是典型的欺诈行为。 消费者有权要求,餐厅给予购买商品价款3倍的赔偿。 目前,当地相关部门表示,查封餐厅只是第一步,后续会整治这种现象,支持游客维权。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光明网2025-7-6
“无理取闹了!”云南丽江,有一名女子请几个朋友到当地一家高档粤菜馆吃饭,在点餐的
【45评论】【11点赞】
行者
闭店时候,抓紧时间赶做新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