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表示,中国这几年在台海越来越强硬,是因为觉得美国不敢真的动手,但这次美军在伊朗的行动证明,美国军力依然强大,可能会让中国重新掂量掂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6月21日凌晨,美军动用了7架B-2隐形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跨越半个地球,奔袭伊朗的三处重要核设施,试图“精确清除”对手的战略底牌,按照五角大楼的说法,此举旨在“摧毁伊朗地下百米的防御系统”,展示美国的技术与意志。 但事实真有这么神乎其神吗? 单就行动过程来看,37小时的不间断飞行对飞行员和战机本身都是极限考验,人类并非机械,长时间高强度执飞必然影响判断力与反应能力,而战机即便再先进,也有维护和耗损周期,飞得越久,故障率越高。 伊朗并不是“空白纸”,面对多年的制裁与威胁,它早已将其核设施布置得如铁桶一般,深埋地下、加固防御、反侦察反电子压制措施俱全。 真要炸穿这些核心设施,单靠几枚GBU-57钻地弹可没那么简单,而从事后伊朗继续推进核计划、公开扬言报复的举动来看,美军的“石器时代说法”更像是面向国内选民的宣传,而非实际成效。 更关键的是,这场行动并没有让伊朗屈服,反而换来了导弹“回礼”——美军驻卡塔尔基地遭袭,浓烟滚滚,所谓威慑,反倒成了激怒;所谓打击,反倒拉近了战争。 德媒之所以会将伊朗轰炸与台海局势类比,是因为他们依旧沉溺于“美国打遍全球无敌手”的迷梦中,可他们显然忽略了两个核心事实。 一是地理现实。伊朗距离美国本土近万公里,中国则在自家门口守土卫国,美国在中东投送一场空袭尚需数十小时飞行,何况要维持长期、强度更高的作战? 而中国调兵遣将只需数小时,后勤线从福建、广东直达台海前线,效率远超任何海外驻军,二是力量结构的变迁。与伊朗这种相对被动的中东国家不同,中国是全球少数拥有完整军工体系、现代化武装力量以及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战略大国。 解放军近年来围绕台海组织的“联合利剑”“东风快递”等演练,不仅在规模上碾压过去,更在武器平台、实战化水准、情报体系方面实现飞跃。 不久前,东部战区的东风-26导弹进行模拟“远距航母打击”演练,搭配无侦-10隐身无人机编队,实现1000公里外实时打击画面回传,这种战场“闭环能力”,对美军航母来说无异于梦魇。 看似不可一世的美国,其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拉扯,乌克兰战事仍在胶着,欧洲要求美军持续投入;中东局势再起波澜,美国又得火速调兵支援;印太方向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军必须维持常态部署以“维稳”。 结果就是,航母疲于奔命,战机调配混乱,后勤压力空前,连号称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在进入中东不久就传出结构疲劳的问题,这还没正式开打,主力平台就可能掉链子。 而中国则呈现出“战略从容”,南海的岛礁机场已经可供歼-20起降,东风导弹布点密集,远程火箭炮已实现打击台湾全岛覆盖。 反观美国在亚太的基地如关岛、克拉克等,都面临预算紧缩、设施老化问题,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早已不是单靠舆论和战术小打小闹所能逆转。 如果说过去是中国在“边练边学”,那么现在就是中国在“以战练兵、以练备战”,德媒所说的“重新掂量”,其实早就在中国的军政体系中内化成冷静、成熟的战略思维,台海不是伊朗,不是可以被空袭吓倒的对象。 美国要打的,是一场“信息时代”的战争,而中国已在“量子通信”“空天系统”“无人集群”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再先进的B-2,也难逃天波雷达的追踪;再多的航母,也得面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精准打击。 中国的战略底气来自长期积累,来自制度优势、技术自主、民众意志与主权原则的合力,美军若在中东搞个“空袭秀”就能改变台海博弈,那未免也太小看中国这艘“现代化巨轮”的稳健航行了。
德媒表示,中国这几年在台海越来越强硬,是因为觉得美国不敢真的动手,但这次美军在伊
菲菲谈国际
2025-07-06 16:30: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