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旅的天真的要塌了 7月5号已经过去一大半了,本想着能松口气了,结果噩耗传来 大家开始怀疑龙树谅的预言是不是阴历的,整个7月都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如果7月真发生大地震,日本当地基础设施必然受损,交通、酒店等行业都会遭受重创,恢复起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不仅是旅游业,日本的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也会受到牵连。地震可能破坏工厂设备,影响农作物收成,进一步加剧经济的下滑态势。 日本的文旅产业这几年算是挺风光的,好多外国游客都奔着富士山、京都古寺、东京动漫展去。但为啥地震一来,大家就慌成这样?因为日本这文旅产业太“脆”了,说白了就是抗风险能力差。 先说基础设施,日本的交通确实牛,新干线准点率高得离谱,东京地铁网密得像蜘蛛网。可问题是,这系统太精密就像瑞士手表,一有地震就容易 “停摆”。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东北新干线直接瘫痪半年,修复成本超3000亿日元。这次要是7月地震,正值旅游旺季,交通一瘫痪,游客的行程全乱套,酒店退订、航班取消,那损失可不是盖的。 再说说游客心理,地震这事儿对外国游客的冲击比本地人大多了。 欧美游客计划去日本,可能提前半年就订好酒店、买好JR Pass套票。结果地震一发生,旅游保险赔付手续复杂得很,很多自由行游客根本折腾不起。2016年熊本地震后,当地酒店入住率直接从85%暴跌到20%,好多民宿老板当时就哭了,因为外国订单基本全退了。 日本文旅产业的脆弱性,根子上还是产业结构单薄。东京靠动漫主题公园,京都靠古寺门票,北海道靠滑雪场。一旦灾区的主要景点受损,整个产业链就断了。像京都的金阁寺,年接待游客600万,门票收入占运营成本的70%。要是地震把金阁寺震裂个缝,修复期间京都的文旅收入能少一大块。 更扎心的是,日本政府在灾害应对上也存在短板。2019年台风“海贝思”袭击日本时,群马县一个温泉小镇因为河道堵塞发洪水,可当地政府的灾害预警系统居然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等洪水漫过河堤,游客才收到手机短信:“建议撤离。” 这效率,搁谁谁受得了? 再说说地震预测这事儿,日本的地震学界一直挺迷信 “龙树谅”这种民间预言家。其实从科学角度看,地震短期预测到现在还是世界难题。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曾明确说过:“任何声称能精准预测地震时间地点的说法都缺乏科学依据。” 日本文旅产业却把希望寄托在这种不可靠的预测上,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这次地震传言一出,日本文旅股已经先跌为敬。东京证券交易所里,像JR东日本公司的股价一天就跌了3.7%,酒店集团的平均跌幅超5%。这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 日本文旅产业抗灾能力的极度不信任。 其实日本完全可以借鉴新西兰的做法。新西兰也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但人家的文旅产业靠着分散风险的策略活得很好。皇后镇的滑雪场淡季搞音乐节,旺季搞极限运动挑战赛;北岛的火山公园把地热资源开发成温泉疗养项目。这样一来,哪怕某个景区受灾,其他项目还能撑住局面。 日本的文旅产业要是再不转型,地震真来了就是灭顶之灾。但要是能把危机当契机,把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型成多元化体验经济,或许还能找到新出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日本文旅的天真的要塌了 7月5号已经过去一大半了,本想着能松口气了,结果噩耗传来
漫步红尘之路
2025-07-06 19:50:50
0
阅读:58
唵嘛呢叭咪吽
骗子 梦境没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