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打王金锏的八贤王到底是谁?他的八个王爵又是什么? 在《杨家将》、《呼家将》、《白眉大侠》、《龙虎风云会》、《三侠五义》、《包拯传》》、《万花楼》等宋朝的古典演义评书中,都有一个手持打王金锏的八贤王,坐于南清宫,是忠臣义士最大的靠山。 这个八贤王到底是谁呢? 在早期版本的演义版本中,八贤王在不同书中的名字也并不固定。 一说是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次子; 一说是赵德芳,是赵匡胤第四子; 一说是赵德崇,是宋太宗赵光义长子; 还有《三侠五义》中则说八贤王是宋真宗亲弟弟,对应的是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 按照历史来说,真正的八大王就是赵元俨,但与演义中的又不同。 八贤王这个人物实质是演义评书中虚构的人物,与历史已经大不相同。 在后世的评书戏曲中,八贤王也很固定了,最初的第一代八贤王就是赵德芳,后续就是北宋有一位皇帝就有一位八贤王。 那么,赵德芳为何要称为八贤王呢? 这里并非是排行第八才称的八贤王,而是宋太宗封敕的王爵,但不同版的戏曲评书中也是不同。 这个较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就是京剧《贺后骂殿》中。 赵匡胤离奇去世后,贺皇后带赵德芳上殿责问登基的赵匡义。 赵匡义心怀愧疚之下,大加册封赵德芳,连封他为: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正王、五德王、六静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代管朕躬。 再有其他评书戏曲版本,八贤王的来历实际也是差不多,只不过王爵稍微不一样,比如有的是天王、地王、仁王、义王、信王、礼王、星王、八大王等等。 这也就是说,赵德芳有着八个王爵,一个王爷一千岁,也就是八千岁、八贤王。
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随即朱见深就遇到了一个让他头疼的问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