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出来摆摊了,什么情况?
周末,扯两句闲话吧。
不知道别的城市怎么样,我所在的这个小县城从前些天开始,一夜之间大酒店大饭馆竟然都出来摆摊了,一开始从傍晚五点到晚上九十点钟,烧好的鸡鸭鱼肉、各种凉拌菜、炒菜,几乎全在路边搭帐篷摆摊售卖,现在不单晚上,连中午也摆上了。
我还特地在饭点骑自行车到处转了转,酒店门口人流量大的、人家直接在自家门口摆摊,门口没啥人流的,有的直接把带饭店横幅的帐篷搭在内城河的桥头和桥两侧人行道上。你还别说,一到饭点,流连忘返、买熟菜的人还真不少。
之前的“禁.酒令”不是针对一城一地,所以在网上稍微搜一下,就发现酒店餐馆降下身段出来摆摊的也并非个例,今天还看到一则热搜,河南郑州一家五星级酒店竟然也出摊了,与摊子上2元一个的鸭翅、15元一份的花甲之类反差巨大的是,这家五星级酒店在网上的标间价格就要1800多一晚,酒店自助也要人均253块。
不止这一家星级酒店,从记者报道来看,浙江杭州的各大酒店,江苏的,安徽的,四川的,等等,很多地方都有酒店出来摆摊。对于这种情况,有博主发文说:大酒店摆摊打价格战、对普通小老百姓是好事。
看这种把S事当喜事吹的我也真是大无语,思维实在是过于片面和狭隘了,光看到眼前占便宜,却没看到吃大亏在后头。
小老百姓作为消费者,买到便宜实惠的东西那当然好,但你可别忘了小老百姓也是就业者、从业者或者正在找工作的人啊,开酒店饭馆也是干企业,而企业都赚不到钱、活不下去了,小老百姓还上哪儿就业赚收入?!
再延伸点来看,不管大酒店还是小饭馆,从油盐酱醋、瓜果菜蔬到肉蛋奶的采购,到用水用电用气,包括租门面、购买设备、装修、招工用人,这里面哪一项不与小老百姓息息相关?
可以这么说,尤其在没什么大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小城市,除了石油石化电信烟草等四大,以及地方的城投城建等国企,餐饮行业几乎是一个小城市的内.循环支柱。
这两年因餐饮火爆出名的一个案例就是淄博,烧烤带火的一座城。因为烧烤,公交线路增加、车次增加,原先不出名的地方景点也火了、活了,交通、食宿、旅游线路咨询推介也都上来了;
出租车司机和烧烤老板们都被耳提面命,不打表、拒载的只要投诉就立马停运,烧烤摊子坑人骗人的,投诉就关门,反正“谁砸了我们的锅就砸谁的碗”,前者跑的停不下来,后者直呼烤不完,连当地犄角旮旯摆摊烧烤、卖水、开小店的一时间生意都好的呱呱叫。
餐饮行业是最最传统的行业,有人看不上,但这东西却能够带动食材供应、物流配送等产业链(包括整个外卖行业),直接能够促进消费增长、带动就业,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并没有什么支柱产业的小城市来讲,更是不可或缺。
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大酒店大饭馆出来摆摊?说白了不就是生意不好了嘛,得想方设法找出路自救。但把他们逼的出来摆摊就能扭亏为盈?
我觉得多数大酒店都做不到,因为开大酒店和摆摊本就是两种逻辑。稍微有点档次的餐馆,靠的是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摆盘、环境以及名气,来获得更高的毛利润,就好比很多人请客吃饭或者聚餐,对环境的要求往往比吃什么更看重。
而摆摊不存在这些,是纯粹的买卖,几乎没啥溢价空间。就好比同样是一条红烧鱼,酒店的彩色菜单上可能要五六十甚至一两百,但在路边摆摊的大锅里,一条可能只要二三十、三四十块,再贵就卖不出去了。跟你在门口超市买一瓶啤酒和去酒吧喝一瓶,价格差着数倍、十数倍是一个道理。
不排除有些知名大酒店能靠摆摊取得不错营收,但相对于高额的门店房租、前期砸下的装修,再加上平时固定的运营成本,大厨及员工薪资,摆摊的利润怕是很难覆盖如此高额的成本。
甚至说难听点,形式上的意义可能大于实际意义,只是让员工让老板知道大家在努力渡难关,也让员工别太闲着,在暂时保持员工不流失的情况下尽量自救。可一旦持续亏损、扛不下去,那也就只能“降本增效”甚至“旺铺转让”。
而且,大酒店和餐厅出来摆摊,卖成品卖卤味卖包子,必然也会挤压那些做熟食的小门店和其他摆摊的,市场本来就那么大,原先各自在各自的圈层混、都能混个半饱,现在挤到一个圈子,可能都得饿着。
说实话,那么多大大小小的酒店出来摆摊,我感觉,这无形中又给本就不太暖的就.业,再添一丝阴霾。尤其是小城市,本来机会就不多,餐饮起到的作用又重。
记得之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9476元。
先不感叹咱是否又拖了后腿,只是从数字上就能看出来,非私营单位的薪资几乎是私营的2倍!
再往细了说,可能很多基层的收入还不高,但相对来讲,非私营单位员工整体上收入可观、工作稳定且有保障。换言之,不让他们痛痛快快的消费花钱,难道指望收入更低更不稳定的去提高消费?
所谓“禁酒令”,初衷是遏制公款消费与权.力寻.租,结果层层加码,演变成许多地方把“禁止违规吃喝”简单等同于“禁止吃喝”。
一刀切是爽了,但也把自己给圈住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许多酒店饭店出来摆摊,上演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