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坦言,虽然中国外长王毅访问欧洲,但中欧分歧似乎正在扩大!7月6日,法媒称,欧

奥斯卡永夜 2025-07-07 05:31:30

法媒坦言,虽然中国外长王毅访问欧洲,但中欧分歧似乎正在扩大!7月6日,法媒称,欧洲对中国的多个做法表示不满。 其一,欧洲认为中国拿稀土逼欧洲在诸如电动车附加税问题上让步。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欧洲担心中国通过稀土出口限制施压,以换取在电动车关税等问题上的让步。 然而,中国强调,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是行使主权的正常行为,符合国际惯例,且已为欧洲企业设立 “快速通道”,保障其正常需求。 例如,2025 年上半年,中国已依法批准了一定数量的对欧稀土磁铁出口申请,供应趋向稳定。中国并非以稀土为武器,而是出于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考虑。 其二,中欧在俄乌问题上分歧巨大。 欧盟要求中国在俄欧之间选边站,指责中国 “援俄”,但中方多次强调,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资,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中国作为中立一方,有权利与俄罗斯开展正常经贸活动。 王毅外长在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的会谈中明确表示,中欧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 当前欧洲面临的挑战并非来自中国。双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反映出中欧在安全观和外交政策上的不同。 其三,欧洲坚持认为中国的产品冲击欧洲市场,而中国政府则坚决否认存在 “中国产能过剩” 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稳步提升,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15%。 中国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和本地化生产,如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奇瑞与西班牙企业合资生产电动车,积极应对欧盟关税壁垒。 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源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而非所谓 “产能过剩”。欧盟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更多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 不过,法媒对于中欧对话氛围的判断也需客观看待。尽管存在分歧,中欧仍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例如,中欧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希腊色雷斯风电项目、葡萄牙锂电池工厂等项目,为双方绿色转型提供了新机遇。 2025 年上半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 1.3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4%,显示出经贸关系的韧性。 所以说,中欧分歧的扩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地缘政治的影响,也有经济竞争的因素。 然而,中欧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应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欧携手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发展,也能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奥斯卡永夜

奥斯卡永夜

奥斯卡永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