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实付2元点了一份奶茶,去取时,发现被人偷了,男子火冒三丈直接报警,民警找到偷拿奶茶的女子,问她为什么拿?女子说:因为我之前丢过。接下来,民警处理方式让男子非常赞同。男子说:民警从出警到找到拿奶茶的女子只用14分钟,真的太帅了!
一名男子高高兴兴地下楼,准备享用他用券后实付2元的奶茶。可谁知,外卖架上空空如也,那杯本该属于他的快乐,被人“丝滑”地顺走了。钱不多,但这口气实在难咽,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报警。
他本以为,为这点小事报警,或许不会被太当回事。警方的反应快得惊人,几乎是秒速响应。从报警到锁定嫌疑人,只用了短短14分钟。
监控画面里,一个长发女生走到外卖架前,动作自然地拎走了本不属于她的奶茶,整个过程流畅得仿佛在取自己的外卖。男子看着监控,也不由得感叹:“目标明确,拿了就走。”
顺着监控的线索,民警带着男子直接找到了女生的宿舍。开门的是一个已换上睡衣的女生,正是监控里的人。民警开门见山:“你去楼下拿了杯奶茶,是你的吗?”
女生起初面不改色地承认,但话锋一转,立刻辩解说“我没看清楚”。民警继续追问为何要拿,女生竟拿起手机,理所当然地抛出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错愕的话:“因为我之前丢过。”
这套“我被偷过,所以我能偷别人”的逻辑,民警当场就给驳了回去:“你丢过是之前的事,和你现在拿别人东西有什么关系?你到底点没点?”
女生明显心虚,嘴里还坚持着“点了外卖”,却怎么也刷不出订单。在民警的追问下,她最终承认自己根本没点单,只是想喝奶茶,看到没人就顺手拿了。
民警确认奶茶完好无损后,直接递到男子面前:“来,兄弟你拿吧,杨枝甘露,一口没动。”男子接过失而复得的奶茶,连声道谢。最终,民警参考同款奶茶的市场价,让女生赔偿了男子10元钱。对于这个结果,男子表示“非常赞同”,激动地夸赞警方“太帅了!”
很多人认为,仅仅赔偿10元,对女生而言根本不痛不痒,起不到任何惩戒作用。他们坚持,这明明是盗窃,而非“错拿”,除了赔偿,至少应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罚款,才能让她真正长记性。毕竟,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今天是一杯奶茶,明天又会是什么。
但也有人觉得,民警的处理方式恰到好处,充满了人情味。他们认为,这件事本身情节轻微,奶茶价值不高,也未造成实质性损害。女生毕竟还是学生,且最终承认了错误。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初犯、案值极小的行为,以批评教育和赔偿损失为主,既能达到教育目的,也避免了因一次错误而给她的人生留下污点。这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更为成熟的执法智慧。
还有声音觉得,为了2块钱的奶茶报警,似乎有点小题大做。可这种看法忽略了一个关键:对错与金额大小无关。盗窃行为的本质,是对他人财产权的侵犯,今天可以默许2元的奶茶被偷,明天就可能要容忍200元的商品失窃。
更何况,法律也并非对小额盗窃毫不在意。如果一个人在两年内盗窃达到三次以上,即使每次金额都微不足道,也可能构成“多次盗窃”,被追究刑事责任。
当民警上门时,女生的舍友竟探出头问:“拿错外卖至于报警吗?”这番话暴露出某些大学生的是非观,实在堪忧。
接受了高等教育,本应有更清晰的道德边界和法治意识,却用“我受过损失,所以可以损害他人”的荒谬逻辑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这么多年的教育,到底教会了他们什么。
法律可以计算金额,却算不清失主的憋屈,正如一位老民警的忠告:“勿以恶小而为之,今天顺杯奶茶赔10元,明天若养成惯性伸手,等着的可能就是手铐。”
对此,你觉得呢?
信源:AHTV第1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