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签下“卖身契”?美国关税刀架脖子,洪玛奈低头了! 7月4日,曾被美国以“杀鸡儆猴”姿态施压的柬埔寨,在距离49%惩罚性关税生效仅剩5天时,火速达成《柬美互惠贸易协定框架联合声明》。 而这场看似突然的妥协,实则是柬埔寨在经济命脉与地缘博弈间的艰难权衡。 作为柬埔寨最大出口市场,美国占据其2024年出口总额的40%,仅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就贡献了127亿美元。若美国兑现加税威胁,柬埔寨将损失超30亿美元订单,近百万工人面临失业。 这种近乎“断粮”的压力,迫使洪玛奈政府在谈判桌上展现出罕见的灵活性:美国将关税从49%降至20%,与越南模式接轨,柬埔寨则承诺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以平衡贸易逆差,并严格审查出口商品原产地,防止中国等国通过“洗产地”规避关税。 这场协议的达成,本质是柬埔寨以有限让步换取战略生存空间。洪玛奈政府巧妙选择在美国独立日当天签约,既给足美方面子,又通过模糊条款细节为后续谈判预留弹性。 例如,协议未明确“中国原料核查标准”,为中柬转口贸易留下缓冲空间。2024年通过柬埔寨输美的中国商品价值超20亿美元,若严格执行原产地规则,这一通道将被大幅压缩。 与此同时,柬埔寨在协议中刻意强调“经济优先”原则,将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与本土农业升级绑定,试图通过引入美国技术提升橡胶、棕榈油等产业附加值。 对美国而言,这份协议是其“印太战略”的关键落子。通过关税杠杆,美国不仅削弱了柬埔寨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更在东南亚产业链中植入“去中国化”楔子。 美国要求柬埔寨实施强制原产地证制度,服装、家具等行业需接受随机抽查,这直接冲击中柬跨境合作。要知道,柬埔寨65%的服装原料来自中国,新规将使转口贸易成本上升15%-20%。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国借此推动柬埔寨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限制中资投资,试图构建对华技术包围圈。然而,柬埔寨却并未完全倒向美国。 洪玛奈政府同步推进“钻石六边”合作框架,将农业、能源、物流等领域作为与中国合作的重点,同时参与美国主导的“湄公河之友”倡议,形成“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独特平衡。 而在南海问题上,柬埔寨既拒绝加入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又支持《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这种中立姿态为其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一定的战略主动。 这场关税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东南亚进入“规则重构”的关键期。对中国而言,需加速推进RCEP区域合作,通过技术输出和供应链本土化巩固影响力。
美国专家表示,中方期待的“大交易”不会发生!美国兰德公司中国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白明
【57评论】【34点赞】
光中晨琴
若越柬印尼等各国在美关税重压下,明确将中、美生产供货区分置成美国供货体系和非美供货体系,世界关税出现美国供应系和非美供应系以应对美的讹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