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07 13:39:28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然大喊一声:“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这一件!”对方开口就要1万元,徐悲鸿却不假思索的同意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故宫博物院的珍品陈列室里,有一幅令人惊叹的长卷,上面绘着八十七位神仙,每一位神仙的衣袂都似被风吹动,线条如丝般纤细却又刚劲有力,这便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一幅历经千年沧桑,几经流失又重回故土的国宝级画作,    这幅画的经历堪称传奇,它从唐朝宫廷流传至清末时期,原本收藏在北京的某座王府中,八国联军入侵时,这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被掠走,辗转到了一位德国外交官手中,这位外交官在华工作三十年,积累了大量中国文物,其中就包括了这卷神仙图,等到他离世后,这些收藏品就落入了他女儿马丁夫人手中。   马丁夫人对中国艺术并不了解,这些在她眼中不过是几箱泛黄的旧画,1937年,她居住在香港时,因为经济困难,决定变卖这些藏品,命运就是这样奇妙,在香港大学任教的许地山教授得知此事后,立即联系了正在香港办画展的徐悲鸿。   那时的徐悲鸿已是享誉中外的艺术家,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尽可能把流失海外的中国艺术品找回来,当他来到马丁夫人家中,看到堆积如山的画箱时,心情异常激动,然而翻看了前两箱,里面多是些清末匠人的作品,并无特别之处。   就在徐悲鸿的热情即将消退时,第三个箱子的画作让他眼前一亮,那卷泛黄的绢布展开的瞬间,八十七位神仙仿佛突然从千年的时光长河中活了过来,吴道子独特的"吴带当风"画风跃然纸上,每一笔都充满灵动与力量。   这幅画的出现让徐悲鸿内心激动不已,他深知这是一件稀世珍品,但当时的他并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马丁夫人要价的一万元,为了这幅画,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仅付出了全部积蓄,还用自己创作的七幅精品画作作为交换,其中包括一幅墨迹未干的《奔马图》。   拿到画作后,徐悲鸿第一时间请来了张大千等艺术大师共同品鉴,专家们都认为这确实是一件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张大千更是惊叹画中的线条宛如"铁线盘丝",徐悲鸿为这幅画刻了一方"悲鸿生命"的印章,这个名字充分表达了他对这幅画的珍视程度。   在徐悲鸿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购画行为,而是将一件流失海外的国宝带回祖国,然而,他不会想到,这幅倾其所有换来的画作,即将给他带来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让这幅千年古画的命运再添传奇...   战火无情地改变了这幅画作的命运,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东南亚,徐悲鸿不得不带着心爱的《八十七神仙卷》,辗转逃难至昆明,即便昆明暂时安全,但频繁的空袭警报依然让人心惶惶,每当警报响起,徐悲鸿总是第一时间将画作护在怀中,生怕它在战火中受损。   一次空袭过后,徐悲鸿返回住处,发现所有画作都被盗,包括那件他视若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这个打击对他来说太过沉重,以至于当场昏倒,从此落下了高血压的病根,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茶饭不思,身体每况愈下。   两年后,一线希望出现了,他的学生来信说,在成都的黑市上发现了那幅神仙图,此时画作的要价已经涨到了二十万元,这个数字对于当时的徐悲鸿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但为了赎回这幅画,他开始疯狂作画筹钱,甚至变卖家当,他的妻子廖静文也偷偷典当了陪嫁的金镯子,夫妻俩好不容易才凑齐赎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交易还未完成,对方又狮子大开口,要求徐悲鸿另外提供十幅画作才肯归还,虽然心中充满无奈,但为了夺回心爱的画作,徐悲鸿还是答应了这个苛刻的条件,当《八十七神仙卷》终于重回他手中时,他发现画上的"悲鸿生命"印章已被人剜去,但画作本身完好无损,这让他感到些许安慰。   此后的岁月里,徐悲鸿更加珍惜这幅来之不易的画作,他将它带在身边,不时向友人展示,也用它教导学生,在他担任北平艺专校长期间,这幅画成为了培养年轻艺术家的重要教材,然而,长期的操劳和早年的打击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1953年,徐悲鸿因脑溢血去世,临终前他的目光仍然留恋着装有神仙图的樟木箱,按照他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将这幅画捐献给了国家,当文物专家打开画卷时,无不为之动容,这幅经历了千年沧桑、几度沉浮的艺术瑰宝,终于找到了永久的归宿。   如今,《八十七神仙卷》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恒温展柜中,它的估值已超过五十亿元,更重要的是,它被永久禁止出国展览,这是对徐悲鸿毕生心血的最好回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位艺术家用尽一生的积蓄和心血,只为让一件流失的国宝重回故土,这份执着与热爱,已然成为中国艺术史上最动人的篇章。   信息来源:《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