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苏联武装入侵我国珍宝岛,我边防部队被迫进行反击并取得胜利,但战斗中冷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7-07 14:26:12

1969年,苏联武装入侵我国珍宝岛,我边防部队被迫进行反击并取得胜利,但战斗中冷启动正常的坦克在熄火后却难以再次启动,机枪也出现了不能连发的现象,也让我方损失惨重。低温军用油的问题急需解决! 1969年3月,珍宝岛冲突爆发,中苏边境紧张到极点。我国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畔迎战苏联入侵,环境恶劣得让人头皮发麻——零下三十多度,风吹得像刀子割脸。战斗中,咱们靠着顽强的意志打赢了,可装备却掉了链795式坦克冷启动没问题,但熄火后柴油变粘稠,油路堵死,再次启动成了空谈。机枪更惨,润滑油一冻,枪栓卡住,只能单发,火力压根撑不起来。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部队损失加重,胜利的代价太大了。 战斗一结束,中央军委就坐不住了。分析下来,根子在油品上——低温环境下,国产柴油和润滑油根本扛不住。苏联断了供应,咱们得靠自己搞定能在零下40度正常运转的军用油。这任务可不是闹着玩的,既要快,还得管用。 说起解决这难题的人,得提王继谔。1929年,他出生在山东泰安一个教师家庭,小时候就喜欢摆弄烧杯试管,搞点小实验,家里常飘着醋味。1953年,他考进北京石油学院,学石油炼制,大学几年几乎泡在图书馆和课堂里,1958年拿下硕士学位,论文还得了导师好评,学校想留他当老师。可他没选安稳日子,1959年听说克拉玛依油田缺人,直接收拾行李去了新疆。 到了独山子炼油厂,条件简陋,戈壁滩上风沙大,设备老旧,但他没抱怨。白天跟工人摸管道,晚上研究数据,很快就上手了。他从1959年起研究克拉玛依油田的油质,1960年把1040口油井的油样特性摸得门儿清,为后来的技术突破攒下了底子。厂里看他靠谱,逐步提他当科研室副主任,后来成了研究所所长。 珍宝岛事件后,军委把低温军用油的研发任务扔给了独山子炼油厂,王继谔扛起了大旗。他知道这事关乎边防部队的命,压力山大。他把实验室当家,翻遍资料,还借了外文期刊找思路。可常规办法行不通,添加剂试了无数次都不顶用,手被化学品泡得粗糙,眼睛熬得通红。 一次偶然,他看到英文杂志里提非洲公路被微生物分解的事,突然灵感来了——能不能用微生物搞定柴油里的蜡质?第二天他就背着包去了克拉玛依油田,挖土壤、取样,回来后闷在实验室里分离菌株。几十次失败后,他终于找到一种能分解蜡质的菌株,优化发酵条件后,蜡含量降下来了,-50号低温柴油初见雏形。 但问题没全解决。部队试用后说,初次启动行,熄火后还是点不着火,机枪润滑油也不够好。王继谔不服输,跑到零下40度的可可托海实地测试,把油样埋进雪堆,反复调整配方,加抗低温添加剂,终于搞定。坦克冻一夜还能一键启动,机枪也能顺畅连发,边防部队总算有了靠谱保障。 这次研发的-50号柴油和稠化机油,直接解决了珍宝岛暴露的短板。坦克在极寒下不再“趴窝”,机枪火力也能持续输出,战斗力提升不是一点半点。这油品后来还推广到东北、西北部队,成了边防的“保命符”。王继谔用事实证明,国产技术也能顶天立地。 70年代,王继谔带着团队接着干。为武汉钢铁公司搞定进口设备的主轴润滑油,为沈阳机床厂弄出液压油和导热油,样样都是硬需求。1979年,生产建设兵团的进口拖拉机用不了国产油,外国技术员还冷嘲热讽。他带着几个年轻人连干几天,调出适配机油,拖拉机一响,外国佬都服了。 1985年,他又攻关重交通道路沥青,打破国外垄断,1990年拿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可他从不抢功,每次评奖都把名字划掉,把机会让给别人。退休后,他还研发防冻液,出口哈萨克斯坦赚外汇,66岁去世前还在操心技术。 王继谔穿着旧工作服,手把手教年轻人,办公室里就一张折叠床,堆满书和记录。他不图名利,一辈子扑在技术上。1995年去世后,新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独山子还建了纪念室。他的故事听着朴实,但真干货满满,解决的都是国家急需的难题。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泥泞中的老虎

泥泞中的老虎

2
2025-07-07 16:34

现在搞技术的,稍微条件不好,就骂娘跑国外!什么玩意儿!

猜你喜欢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