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冲突让全世界的国家都明白:美国没有把中国当成不共戴天的仇敌,它只不过是对东方大国有敌意的最大竞争对手。那些不甘心被美国欺凌的国家站出来反对美国霸权,那是为了自己能够活命,并不是为中国“挡刀”。所以中国也没有为其他跟美国对立国家流干热血、两肋插刀的义务! 说起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就像一部现实版的“变脸记”。早年间美国搞的是“接触政策”,想着把中国拉进他们主导的国际体系,按照他们那套游戏规则来。 那时候美国心里打的算盘挺美:中国要发展就得开放市场,就得依赖美国的技术和资金,慢慢就会变成他们想象中的“民主国家”,乖乖跟着他们走。可没想到,中国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美国的预期。 中国不仅在经济上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科技、军事等领域也迎头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反超。美国这才发现,自己精心设计的“剧本”根本没按套路演,中国非但没变成他们的“跟班”,反而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竞争对手。 美国心里那叫一个憋屈,于是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从“接触”转向了“竞争”。这种竞争可不是公平公正的比赛,而是带着浓浓的敌意和遏制色彩。 美国在经贸上搞“脱钩”,在科技上筑“小院高墙”,在地缘政治上拉拢盟友围堵中国,甚至在国际舆论上抹黑中国。 但咱们得明白,美国这不是把中国当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而是把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美国心里清楚,跟中国彻底撕破脸对自己也没好处,中美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太深了,真要闹到鱼死网破的地步,美国自己也得伤筋动骨。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就是既竞争又合作,只不过竞争的成分越来越大。 再看看伊以冲突,这场冲突打开了国际社会认识美国的新视角。在伊以冲突中,美国的表现充分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 美国一边高喊着“民主”“人权”的口号,一边却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提供军事支持。 这种双重标准让全世界都看明白了,美国所谓的“国际规则”“道德权威”不过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那些不甘心被美国欺凌的国家,中东的一些国家,他们站出来反对美国霸权,根本不是为了给中国“挡刀”,而是为了自己能够活命。他们不想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不想再成为美国霸权的牺牲品。 所以那些反对美国霸权的国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他们站出来反对美国,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为了给中国当“炮灰”。 更何况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主张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中国不会主动去招惹谁,也不会去干涉别国内政,但也绝不容许别人侵犯自己的利益。 当然中国也清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国际舞台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中国不会去搞什么“霸权替代”,而是要走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会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说白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会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但绝不会为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核心利益。中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战略选择,不会被任何外部力量所左右。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中国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美国专家表示,中方期待的“大交易”不会发生!美国兰德公司中国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白明
【57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