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大队长胡炳云得知,一百多名日军正在村口抢西瓜吃。胡炳云大怒:“走,咱们到西瓜地里杀鬼子,给他们一点教训!” 当时,苏北的抗日形势愈发紧张。 这天,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胡炳云,突然接到紧急情报:睢宁日军一个中队,正朝着魏洼村快速逼近,距离村口不到三里路。 胡炳云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驳壳枪。 这把枪可不简单,它来自平型关战场。枪托上 “杀寇” 二字,是胡炳云亲手用刺刀刻下的,时刻提醒着他打鬼子的使命。 其实就在三天前,支队政委还特意叮嘱过胡炳云。 “老胡,睢宁是苏皖交通要道。这一仗,必须让鬼子知道,咱们八路军不好惹!” 想到政委的嘱托,胡炳云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队,连夜赶往魏洼村。 可到了地方,眼前的景象却出乎众人意料。日军没进村,全聚集在村口的西瓜地里。 一营长刘治国跑来报告:“侦察员说,鬼子在地里抢西瓜吃!” 胡炳云拿起望远镜查看。只见日军的钢盔在太阳下反光,他们三三两两坐在瓜田,步枪随手丢在一旁,正大口啃着西瓜。 “这些混蛋!” 胡炳云气得拍了下树干。他太清楚了,这些西瓜可是魏洼村百姓辛苦半年的收成。 然而,情况远比想象的更棘手。紧接着,侦察员又带来新消息。这股日军隶属第 21 师团,装备两挺九二式重机枪、四门掷弹筒,战斗力远超普通部队。 副大队长王东保提醒:“大队长,鬼子这么嚣张,说不定是试探咱们实力。” 胡炳云冷笑一声:“骄兵必败!传令下去,两个营分左右两路,借青纱帐掩护,绕到西瓜地两边。告诉刘治国,没我命令不准开火!” 经过一番部署,战斗一触即发。时间来到中午时分,西瓜地里突然升起两股浓烟。 胡炳云抬手就是一枪,埋伏在两侧的八路军战士立刻冲了出来。 “杀 ——”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响彻天地,两个营的火力同时射向毫无防备的日军。 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日军顿时乱作一团。此时,面对突袭,日军大乱,小林少佐惊恐发现中队死伤近半。 为了扭转局势,残存的日军开始负隅顽抗。剩下的日军赶紧躲到西瓜地中间的土包后,用重机枪和掷弹筒组成火力网。胡炳云还看到,他们在架设电台,明显是要呼叫援军。 胡炳云拉住战士赵铁柱:“必须打掉那两挺机枪!你和王二牛带五颗手榴弹,从左边爬过去。等我压制住火力,就冲!” 赵铁柱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用力点了点头。 随着胡炳云的掩护射击,赵铁柱和王二牛开始行动。胡炳云端起缴获的歪把子机枪,对着土包疯狂扫射。赵铁柱和王二牛趁机冲出掩体,在枪林弹雨中往前爬。 三十米、二十米、十米…… 就在离日军机枪只剩五米时,意外发生了。王二牛突然惨叫一声 —— 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大腿。 王二牛咬牙撕开绷带:“别管我!快去炸掉机枪!” 赵铁柱红着眼,甩出三颗手榴弹。几声巨响过后,两挺重机枪顿时没了动静。 机枪一毁,胡炳云抓住战机发动总攻。胡炳云大喊:“同志们,冲啊!” 西瓜地里瞬间杀声四起。胡炳云用刺刀捅死一名日军时,后背突然一阵剧痛。一名日军军曹的指挥刀,砍在了他的钢盔上。 胡炳云反应迅速,转身一枪击毙了军曹。低头一看,钢盔上已经留下了深深的凹痕。 激烈的拼杀过后,战斗终于迎来尾声。这场激烈的白刃战,持续了整整二十分钟。当最后一个日军倒下后,胡炳云擦了擦脸上的血。 他看见赵铁柱抱着王二牛的尸体痛哭。王二牛的右手,还紧紧攥着半颗没拉弦的手榴弹。 战斗结束,战士们打扫战场,发现 85 具日军尸体,缴获两挺重机枪和四门掷弹筒,胡炳云看着满地狼藉心痛不已。 可还没等众人喘口气,新的危机又出现了。就在这时,哨兵急匆匆跑来报告:“大队长,睢宁方向有汽车声!” 胡炳云当机立断,立刻下令:“带上伤员和战利品,保护乡亲们转移!” 魏洼村的百姓们扶老携幼,紧跟在八路军身后离开。 一位白发老农颤抖着,塞给胡炳云一个布包:“长官,这是俺们藏在地窖的粮食,你们路上吃。” 日军援军扑了个空,恼羞成怒之下,将魏洼村烧了个精光。 胡炳云站在山岗上,望着冲天的火光,心里明白:这场胜利只是开始,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魏洼村西瓜地这一仗,是胡炳云率部南下后的首战。此战不仅歼灭了日军精锐中队,还让八路军在睢宁站稳了脚跟。 多年后,胡炳云在回忆录中写道:“看到鬼子糟蹋老百姓的西瓜,我们心里比刀割还疼。这一仗,就是要用鬼子的血,灭灭他们的嚣张气焰!” 如今,战斗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胡炳云的故事,仍在睢宁百姓中口口相传。 每到夏天吃瓜时,老人们就会指着瓜田,给后辈们讲述:“当年啊,有个叫胡炳云的八路军大队长,带着战士们在这儿打鬼子,那叫一个解气!”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28点赞】